中平三年,秋分时节,此时的秋风已经带上了关中平原特有的凛冽。
一支自冀州而来的队伍正向着西南方向的高陵城行进。
这支队伍约百余人,为首之人,竟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星目剑眉,丰神俊朗,身披寻常皮甲,外罩半旧的白袍,胯下一匹白马,一路的风尘仆仆都未能掩其眉宇间的勃勃英气。
而此时的高陵城郡守府内,刘珩在接到一封信后,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亮色。
随后他亲自迎出城外,在官道旁等待。
当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出现在视野中时,刘珩迅速起身眺望。
队伍到近前,为首的俊朗少年看到刘珩后迅速翻身下马,抱拳行礼:“常山国赵云,率郡国义从,拜见刘府君!”
“子龙快快请起!”
刘珩狠狠的压住嘴角,尽量让自己看着平静一些,随后亲自上前扶起赵云:“常山俊杰,远道来投,乃我左冯翊之幸!一路辛苦,先入城歇息。”
而后刘珩把着赵云手臂进入城中时问道:“我曾闻冀州豪杰大多投奔于刺史王芬,子龙为何舍近而求远?”
赵云诚恳地说道:“而今天下不定,百姓有倒悬之危。我等皆认为当追随施仁政者,曾听人言:若天下郡守皆如左冯翊刘侯,何愁天下不太平?故来投府君!”
“此谬赞也!”
刘珩有些汗颜,这些话是从哪儿传出来的?这不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吗?
……
刘珩并没有立刻给赵云显职,而是将他与一众义从编入徐晃所部,赵云则暂代屯将一职,参与清剿左冯翊境内残余的流寇盗匪。
对于刘珩的安排,赵云毫无怨言,只是认真地执行着每一次命令。
直到一个月后,一股盘踞山中时日已久的山贼,依仗地利将徐晃所部诱入狭窄山谷,并以滚木礌石堵死退路,居高临下放箭,形势危急。
就在徐晃欲不顾伤亡强行突围时,一声清越的叱咤响起:“公明将军莫慌!赵云来也!”
只见赵云率数十骑出现在谷口,赵云纵马冲向山贼头领,胯下马如离弦之箭,直奔那山贼头领,距离还有二十步时,赵云猛的掷出手中银枪!
“噗嗤!”
银枪精准地贯穿了那头领的身体,将其钉死在身后的树干上!势大力沉的一枪瞬间吓破了一众山贼的胆。
“好!”
徐晃看得热血沸腾,大吼一声:“儿郎们,援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