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箬溪应对(1 / 3)

    金军南侵的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但长兴县西乡地界,尤其是以箬溪村为核心的几个村落,却呈现出一种异于他处的沉静。

    这一切,得益于去年入冬前那场由林家悄然推动、各村里正与乡绅合力完成的“筑墙运动”。

    当时,林岁安便以“防范小股流寇、统一管理、便于守望相助”为由,让四叔多方游说。

    如今,这道绵延相连、虽不算雄伟却足够坚实的高墙,成了西乡百姓最直观的心理依靠和物理屏障。

    就连去年安置的流民窝棚,也被妥善地规划在了高墙之内,此刻反倒成了稳定内部的因素之一。

    高大的包铁木门紧闭,墙垛后人影绰绰。唯一开启的侧门处,福安按刀而立,他身后是十余名手持长枪、腰挎短刀的乡勇,队列森严,杀气凛然,与县城胥吏的懒散形成了鲜明对比。

    门内临时设了桌椅,林四勇作为村中代表坐镇中央,旁边是几位乡绅,而箬溪村周里正在前不久就病了,且一病不起,现在村里一切事务由林四勇主持,新里正得等时局稳定了再选。

    林岁安则安静地坐在稍侧的位置,她的目光更多地在流民中那些面带病容或携带着特殊工具的人身上流转。

    墙外,黑压压的流民伸着手,哭喊着,哀求着,但声音在箬溪村这铁壁前,似乎都减弱了几分。

    “老爷!行行好,给口吃的就行!”

    “我们是从亳州逃来的,走了两个月了,实在走不动了啊!”

    个白发老翁拉着一个少年想上前,被乡勇拦住。

    “老爷,行行好,收留我孙子吧,他手脚麻利,什么都能干!老朽……老朽就留在外面,死也甘心!”老翁苦苦哀求。

    门外的乡勇按事先交代的大声喊道:“箬溪村小,容不下太多人。有特殊手艺的,站出来!铁匠、木匠、皮匠、石匠,或者认得草药、会使弓弩、打过仗的,到这边登记,查验无误,或可收留。其余人等,喝完这碗薄粥,速速离去,往南边寻活路吧!”

    他指了指旁边一口冒着微弱热气的大锅,里面的粥稀得能数清米粒。

    大部分流民绝望地哭喊着,被值守的乡勇半劝半逼地驱离。只有寥寥数人,迟疑着走到了旁边的登记处。

    这时,一个背着药篓、面容清瘦的中年人走上前,对着众人拱手道:“各位管事,在下略通医术,尤擅伤寒与金疮。愿以微末之技,换家小一口饭吃。”

    林岁安眼神一亮,仔细询问了几个病症的辩证与用药,对方皆对答如流,甚至引经据典。她转向林四勇,轻轻点头。

    林四勇会意,对那中年人道:“先生可携家小入村,村中药庐正缺人手。”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