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呦,比老刘家还贵两文呢?”妇人皱眉。
林岁安立刻接话,小脸笑得甜甜的:“婶婶您看,我们家猪喂得精细,吃得都是好料,肉瓷实,香味足,您买回去一吃就知道了,保准值这个价!您要是嫌肥,这边还有瘦些的前槽肉,三十三文。”她说话条理清楚,让人不由得信服。
那妇人仔细看了看肉色,又闻了闻,确实新鲜无异味,便道:“成,给我切一斤五花肉,要这块肥膘厚的,回去炼油香!”
“好嘞!”林三勇操刀,手起刀落,切下一块,上秤一称,“高高的一斤一两,算您一斤的钱!”这爽快劲让妇人很满意,痛快付了三十五文钱。
开张之后,生意渐渐好了起来。
一个酒楼模样的采买管事过来,大量要后鞧肉和肘子,林三勇给了个优惠价,一下子卖出去十多斤。福平负责收钱,数得仔细。
有个老汉想买猪肝下酒,又嫌贵。林岁安便说:“老爷爷,猪肝补血明目呢,您看这肝颜色多正。您诚心要,算您便宜两文,一斤十文。”老汉乐呵呵地把整个都买了。
昨日那些下水都是田桂花清洗的,清洗得格外干净,今天吸引了不少好这口的顾客。
下水古人也会吃的,有些人还特别好吃这口,不过价格只有好肉的三分一。像排骨一斤就在二十文左右,而那些剔得特别干净的大骨头就不值钱了,一般都是算搭头送的,林岁安可舍不得做搭头,全部留在家里到时候炖汤喝。
到了晌午,带来的猪肉已卖掉了七七八八,只剩下些零碎和猪头。林三勇数着沉甸甸的钱串子,脸上笑开了花。
算上成本、摊位费和给衙役的“茶钱”,这头猪净赚的,果然比直接卖毛猪多出了一大截。
虽然猪是林岁安养的,但是银钱是都上交的,不过她娘给了一百文给她零花。古代就都这样,孩子没成亲前,挣的钱基本都是全部上交的。
林岁安看着家人的笑脸,心里踏实而欣慰。这第一步,算是稳稳地迈出去了。同时,她也仔细观察着市集的人流、需求,心中默默规划着下一次该如何做得更好。
第一头猪的成功试水,让林家三房上下信心大增。隔了几日,趁着天气依旧晴冷,田王氏再次过来帮忙,利落地将第二头猪也宰杀处理了。
有了上次的经验,与市吏打交道、摆摊吆喝、应对顾客都更加从容。新鲜的猪肉加上林家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点“回头客”口碑,这第二头猪卖得甚至比第一头还要快些。
晚上,一家人围着油灯,看着桌上那堆更是沉甸甸的铜钱和散碎银子,脸上的喜色掩都掩不住。
林三勇仔细地将钱数了两遍,声音里带着激动:“刨去所有开销以及猪崽钱,这两头猪赚六两二十文!还不算咱自家留下的下水油渣和骨头、一个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