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了。
“这个请都督放心。桑、吴二人虽然各有心思,但其麾下并非铁板一块,且其粮、械军需,一贯仰赖辽西,只能与我们继续合作。眼下有了喀喇沁东路、西路之区分,朝廷又给了他们总兵官之名分,洪督师、祖大帅也承诺将来复辽之后必论功行赏,一定使他们得偿所愿,所以,他们已经领旨谢恩。”
这话是祖泽润回答的。
虽然祖泽润的回答里,一个字也没有提到满桂、猛如虎,但是很显然,他听懂了杨振的弦外之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虽然朝廷方面并没有满足桑噶尔赛、吴巴什他们的全部要求,但是在目前形势下,明目张胆的叛离出去显然并不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
桑、吴二人收拢草原部落游民和散兵游勇,投效祖大寿麾下,依附宁远城、锦州城为生,已经很久了。
在原时空的松、锦大战后期,他们之所以最后投降了清虏大军,是因为洪承畴带来的关内主力已经在野战中兵败溃散,锦州等地被围日久,已经没有了胜利的希望。
而现在,形势已经完全不同了。
虽然他们的野心,也跟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大了,但是在这个时候再投靠清虏,已经不再是一个对他们有利的选择了。
或许他们会继续拿这个选项当筹码,来为自己换取更多的利益,但是要让他们下决心投到清虏那边去,但凡有点心眼的人就不会这么做。
在对喀喇沁、敖汉部、乃蛮部、翁牛特部的作战之中,他们两个蒙古营俘虏的各个部落贵族、部众等人口很多,从俘虏的嘴里也打听到了很多情况。
这些部落之所以突然变得这么好打,除了辽西兵马几乎主力全出,以及军中配备有大量金海镇出品的犀利火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头一年草原上春夏两季的严重干旱和秋冬两季的漫长酷寒,使得各部落的日子非常艰难。
以往遇上这样的天灾,他们会跟着八旗兵南下入关抢掠,八旗兵战力强大,足以打破关口,而他们部落轻骑众多,可以四处掳掠,彼此配合默契。
但是这两年来,这样的机会突然就没有了。
八旗兵没了破口南下的机会,跟随八旗兵作战的草原部落,也就没有了入关抢掠钱粮人口财货的机会。
而且不仅如此,以往“大清国”每年给各部落的王、公、台吉、公主、额驸、命妇们的大笔年俸与例赏,也不见了。
可别小看这些年俸和例赏,因为这是除了南下抢劫之外,草原部落贵族们能从外部获取的最大一笔收入了。
再加上前两年,他们与宣大沿边许多关口的贸易,也被突然掐断,他们所需的很多东西想买都买不到,尤其是铁器。
就这样,各种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延宕至今,有的部落连他们最常用的铁制箭簇都严重不足,他们怎么作战?
“其实也有别的原因。桑、吴二人原来出身于东土默特统辖之下各部落,后被虎墩兔并入察哈尔,再后来察哈尔败于清虏之手后西逃,喀喇沁坐大,不愿归附喀喇沁的散兵游勇,逐渐归在了桑、吴二人之下。
“他们二人虽然自封是台吉,自称是草原上所谓黄金家族的子孙,但是他们世系传承不清,并非所有人都认。如今靠着我们壮大起来,但是在草原上,尤其配合我们攻灭喀喇沁、敖汉、乃蛮等部兼并其部众之后,看着势大,但地位并不稳固,没有我们的支持,他站不稳脚跟。”
听了祖泽润和洪承撰对边外蒙古部落情况的介绍之后,杨振的辽西后方的担忧,随即烟消云散。
只要洪承畴、祖大寿他们能够稳住辽西的后方稳定,杨振也不在乎他们与桑、吴二人达成了什么协议,或者又对二人许下了什么承诺。
一念及此,杨振对洪承撰、祖泽润点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