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四章 胜负(2 / 3)

其周边就陆续出现了多股流贼的哨骑前来窥探。

与此相应的是,左良玉督率大批人马的到来,也很快引起了身在遂平方面的孙传庭的注意。

当天傍晚,孙传庭就派了人前来送信,力邀左良玉督率大军北上遂平,与三边兵马合兵驻扎,以免彼此被流贼大军各个击破。

但是孙传庭的邀请,却被左良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左良玉给的理由也很充分,一方面是天色已晚,另一方面是贼军重兵在侧,在这种情况下,大军既然落脚,那就宜静不宜动,否则容易引发混乱,一旦营啸,后果不堪设想。

但他实际上就是不想跟孙传庭会师合兵而已。

因为孙传庭可不是普通文官,孙是三边总督,而且有兵部右侍郎的加衔,还有御赐的尚方剑,一旦合兵之后,他就要受孙传庭的节制指挥。

当然,这是其一。

其二,则是左良玉自恃人多势众,——其麾下有十四万之众,而孙传庭麾下不过三四万人马罢了。

他和他的部将们都认为,孙传庭力邀他率军北上遂平,企图与他会师合兵,主要是为了自保,同时装一装他孙某人三边总督的声势。

一旦他去了,将来要是为汝宁府城内的“崇藩”解了围,主要的功劳可就成了三边总督兼兵部右侍郎孙传庭的了。

最起码,到时候谁的功劳大,谁的功劳小他就有口说不清了。

当然了,也不能全怪左良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毕竟这种事情在大明朝,尤其是崇祯年间实在是太常见了。

对左良玉来说,他宁肯这个功劳被督师侯恂占去,也不愿意被别的文官总督占去。

因为督师侯恂,好歹曾经对他左良玉有恩,算是他起家发家的重要贵人之一。

朝廷这次以侯恂为督师,自是看中了这一层关系。

而左良玉这一次倒也没辜负侯恂对他的信任,确确实实算是尽起大军,前来帮衬侯恂来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跟督师侯恂还没见上面,却突然率军跑到遂平,去跟孙传庭合兵一处,知情或许会认为贼军势大,官军相互抱团取暖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怕就怕在不知内情的人会怎么办。

他要是这么做了,消息传到侯恂的耳朵里,或许就会引起猜忌,以为他左良玉要改换门庭,投到孙传庭门下了呢。

于是,当天傍晚,左良玉拒绝了孙传庭的邀请之后,很快就派出几路哨探,往北、往东,到处寻找督师侯恂以及随行人马的营盘,希望尽快联系上,好确定下步方略。

而他根本不知道的是,侯恂及其随行人马早已在几天前进了汝宁府城,在城外哪还能找得到他们的影子呢?

事实上,对侯恂及其随行人马的行踪,孙传庭也很疑惑,他也在到处寻找侯恂及其随行人马的下落。

他倒是推测过侯恂与杨文岳他们有可能已经进了汝宁府城。

但是当他观察了流贼大军拥众数十万人四面扎营铁桶一般的巨大声势之后,他对自己的这个推测又充满了怀疑。

然而不论如何,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的夜晚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

孙传庭遣使邀请左良玉会师合兵,遭到拒绝,心里极其不快,同时又因为联络不上侯恂、杨文岳,也得不到汝宁府城内守军的消息,让他对接下来的解围之战隐隐感到有些不安。

夜深人静,遂平官军大营深处,寂然无声,但是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左良玉也是如此。

因为当晚夜半时分,他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六股巡哨,只有一股按时返回,而且这一股百余骑精锐,就回来了十几人。

报称在哨探路上遭遇了贼军骑兵的截杀。

至于其他人,尤其是其他几股累计上千人的精锐哨探,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