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谁能斥我言?(3 / 10)

所未有。

    然朱标并未退。

    当日黄昏,郑时着官袍步入礼议馆,步履不快,却气势威严。

    朱标早已在堂前肃坐,身后为顾清萍、吴琼、韩清风等。

    朱标起身相迎,不作恭礼,只一拱手:“郑公,今日之议,非为辩驳,只为明文。”

    郑时拱手还礼,言语不卑不亢:“太子殿下以讲设政,老臣虽惊,然既受请,便不敢辞。”

    朱标点头:“请坐。”

    当日议题:“贡士进阶秩例,是否应改例延任,避岁序重迭之弊。”

    郑时之言,保旧制循年,不乱法度;朱标则主裁量择才,以事定次,年例为次。

    一场辩论,自午至申,座中者无不肃然,旁听士子记下全卷三十六页,传入太学、国子监,引为“太子初辨吏部”。

    而当晚,朱元璋阅得整本记录,仅写一句批注:

    “太子之辩,不失礼;郑时之答,尚有持。”

    朱瀚得报后,只对黄祁道了一句:

    “他今日坐正了朝堂的听事席。”

    “从今起,官场里再无人敢说——东宫只知讲策,不知断案。”

    黄祁沉声应道:“王爷高瞻远瞩,东宫之威,已成气象。”

    朱瀚却望着窗外一轮初升明月,轻声道:“不是我目光高,是他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