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吃的是仙丹长大的。
其实他们心里都明白,这都是托了家里日子越过越好的福,托了四哥青山的福气。
刘红苕的话音刚落,便得到了刘劲草的赞同。
他点了点头,声音虽低却颇有分量,“二姐说得在理。大妈如今每日从早忙到晚,既要操持家务,还得操心厂子里的事,咱们有事应当自行设法解决,不要再去麻烦她。”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众人,又道:“再说了,老四不是已经回来了么?那两位气派的老爷子也是他带来的,想必他肯定知道这衣裳是从哪买的,或者哪卖的有,等会儿问问就知道了!”
作为老刘家第三代长孙,这半年来的刘劲草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身上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棉大衣,剪裁合体,衬得他身姿挺拔;头发理成了一个精神抖擞的板寸,更显英气勃勃;脚上蹬着一双擦得锃亮的高帮皮棉鞋,往那儿一站,当真称得上神采奕奕、气宇轩昂。
他的眼神沉稳有力,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经过历练的成熟。
若不是知根知底的人,任谁也看不出这竟是个从小在黄土高原上摸爬滚打长大的农村青年。
这半年,
刘劲草作为“华山公司”养殖区的小负责人,身上担子不轻。
他头脑灵活,做事有胆有识,更难得的是勤劳肯干、极富责任心。
他天天泡在猪舍里,研究饲养、疾病防治,将刘青山写的《肉猪饲养及防疫手册》记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并且每一条还严格按照执行。
短短半年时间,养殖区在他的管理下猪肥圈净,体重节节攀升,上上下下无不对他赞赏有加。
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说:老刘家的劲草娃子,是个有本事、有担当的好后生!这也引来了不少媒婆踏破了老刘家的门槛,争着要给他说门好亲事。
就在半个月前,
邻村的王媒婆给他说了一门亲,是县里一位中学老师的闺女。
相亲那天,王媒婆特意带着女方一家先来了华山公司的猪舍“相猪”。这是本地的老规矩,看猪就是看男方家的底气和主事男人的能力。
看着猪舍里一水儿膘肥体壮、毛色油亮的约克夏大白猪,尤其是那头刘劲草精心饲养、重达五百多斤的“种猪王”,那家人看得眼睛都直了!
王媒婆趁机夸道:“瞧瞧,劲草管这么大个养猪场,养的猪比别家壮实一大圈,这娃又有本事又踏实,谁家闺女嫁过来,那妥妥是掉进福窝里了,净等着享福就行!”
这话被来看热闹的村里人传开,“刘劲草相亲相猪”成了弯河村那几天最热的趣谈,也坐实了他“有本事好后生”的名头。
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和经历,
原本在一众兄弟中就颇有威信的刘劲草,如今性子愈发沉稳持重,说话也更有分量了。
此刻他一番话落地,
刘浩川等人顿时收敛了嬉闹,无人出声反驳。
不过虽然不敢明着呛声,但调侃打趣的胆子还在。
刘浩川眼珠一转,嘿嘿笑道,故意拿腔拿调地学着媒婆的样子:“三哥,三嫂的手艺肯定也不差吧?前两天你不是刚去了趟你老丈人家嘛!”
他眨巴着眼,“要不额改天扯些好布,拿去给三嫂练练手?反正‘猪王’都给你相回来了,也该给咱们未来三嫂子显显本事,让她给你做件将官大衣穿穿?这要成了,保准比老媒婆的嘴还管用,直接把新媳妇儿就领进门了!”
他特意加重了“三嫂”和“老媒婆”几个字。
这话一出,众人顿时想起了前几天相亲的趣事,忍不住再次哄笑。
刘红苕也忍不住噗嗤一笑,其他人更是笑得前仰后合。但碍于此刻院中气氛凝重,大家只能死死捂着嘴,肩膀不住抖动,憋得满脸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