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透、颗粒分明的白米饭,散发着诱人的米香。
虽然这些菜简简单单,但分量却是十足十的豪迈,大盘大碗,堆尖冒顶,透着一股军人家庭特有的实在与质朴,仿佛生怕有人吃不饱似的。
这绝非精雕细琢的宴客之道,而是真正过日子的家常气息,甚至带着几分军营食堂的痛快与直接。
从这简单的饭菜中,隐约能窥见刘树义、刘树茂两人治家严谨、不尚浮华的作风。
这绝非刻意的节俭,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与他们的军人本色融为一体的生活习惯。
地位和权力的提升,并未改变他们质朴的本色和对基本需求的务实态度。这桌饭菜,无声却有力地彰显着这个位高权重之家未曾褪去的军人底色与根植于心的淳朴家风。
它仿佛在无声地宣告:无论身居何位,初心不忘,本色不改。
众人落座后,
刘树义吩咐都动筷子,他端起碗就开始干饭。
刘树茂也是。
不过刘伟民注意到一个细节,今天两位爷爷吃饭的速度,明显比平时那雷厉风行的速度要慢了许多,话也多了不少,心思显然都不在吃饭上。
这时,
刘树义亲自夹起一大块肥瘦相间的红烧肉,不由分说地放到刘青山碗里,语气带着不容拒绝的关切:“青山,来,多吃点!正长身体的时候,瞧你瘦的!以后啊,这里就是你的家,千万别拘束!”
他的动作自然流畅,仿佛早已将刘青山视为家中一员。
刘树茂也不甘示弱,连忙舀了一大勺鸡蛋盖在刘青山碗里的米饭上:“对对对,多吃鸡蛋,补脑子!写文章费神!以后常来,想吃什么就跟……跟你三爷爷说!”
他差点顺口说“跟我孙子说”,及时改了口,脸上带着一丝找到合理身份的得意。
接着,
刘树义放下筷子,神情变得异常郑重,他看着刘青山,一字一句地正式介绍道:“青山,正式认识一下。我,刘树义,是你爷爷刘树德的二弟,也就是你的二爷爷。”
他指了指旁边的刘树茂,“他,刘树茂,是你三爷爷。”
刘树茂立刻挺直了腰板,配合着重重点头。
介绍完毕,
两位老人的目光中都充满了赞赏和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
刘树茂这时开口说道,语气中满是欣慰:“好孩子!你的事,我们都听说了,也看了报纸。好样的!真有出息!全国的高考状元,那可是全国独一份!”
“文章写得好,诗也写得好!《一代人》,短短两句,道尽了咱们这代人的精气神!写得好!真没想到,咱们老刘家,还能出你这么个文曲星!”
“这要是搁在古代,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御前钦点状元郎!是要披红挂彩、跨马游街、光宗耀祖的!”
“哈哈哈哈哈,老三说的对!”
刘树义也大笑起来,“岂止是文曲星?我看青山是文武双全,心智坚毅,沉稳果敢!面对那么大的冤屈和压力,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谋定而后动,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直击要害!这份心性,这份谋略,分明是大将之风范!将来必定能成大器!”
“没错。以后看谁还敢说我是大老粗?看老子不兜他两个大嘴巴子!”
刘树茂梗着脖子,大声道:“老子有个状元孙子,谁有?尤其是老许那个狗日的,回头老子就上他家去!”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听得一旁的刘伟民都与有荣焉,频频点头。
刘青山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心中却暖流涌动。
他能感受到,这份夸奖背后,是两位爷爷发自内心的认可、骄傲和浓浓的亲情。
夸完之后,
刘树义脸上的笑意稍稍收敛,又恢复了大家长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