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件件、一袋袋地搬上车,堆得如同两座小山,用粗麻绳捆了又捆,才勉强固定住,摇摇晃晃,看起来颇为壮观。
刘青山预付了五块钱定金,约定送到后再付另一半。
“师傅,您在这儿看着,我们再进去买点东西,时间不会太长。”
“好嘞!您去就成。”
运输问题解决后,两人再次投入采购大业。
刘青山原本准备了不少票证,却没料到东西买起来远超预期,棉花票、工业券、肥皂票、铁票等很快告罄。
正当他皱着眉头,打算今日就此作罢,改日备足票证再来时,于曼妮像是变戏法般从自己那个漂亮的挎包里掏出一沓各式票证,得意地在他眼前晃了晃。
“我就猜到你准备的票可能不够!看看,棉花票、布票、工业券……我都带了些,先用我的吧?记得回头还我哟!”
“哦,你之前说回宿舍拿东西,就是拿票去了?”
刘青山想起来他们早上从学校离开时,于曼妮突然说要回宿舍一趟。
“嘻嘻,你猜~~”于曼妮笑的像只小狐狸。
刘青山看着那沓堪称“及时雨”的票证,心中顿时一松,欣然接受:“太好了,真是帮大忙了,肯定还,加倍还!”
能一次办妥的事,他自然不愿再跑第二趟。
于是,采购继续……
足足在百货大楼里辗转了两个多小时,几乎逛遍了所有相关的柜台,他们才终于完成了这项浩大而繁琐的工程。
采购的物品林林总总,五花八门,从卧室到厨房,从清洁到日用,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辆板车竟然不够,因为光棉被都买了五床,还有褥子,这东西实在太占地方。
刘青山只好又去找了个板爷儿,两辆板车被装得满满当当,冒尖如山。
他骑着自行车,载着同样拎着几个小包的于曼妮在前头带路,后面跟着两辆沉甸甸、吱呀作响的板车。
这支奇特的运输队浩浩荡荡地穿过街巷,朝着海淀区的华侨公寓进发,引得路人纷纷侧目,猜测着这是谁家如此大手笔地置办家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