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太好了!欢迎欢迎!”
他的声音洪亮而充满喜悦,带着一种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爽朗。
他的目光随即落在刘青山手中礼物上,眉头微蹙,“哎呀,你这孩子!来就来,还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太客气了!自家人,不用这么多礼数!”
刘青山笑着摇头,语气真诚而恭敬,“宫叔叔,秦阿姨,应该的。这是我第一次登门拜访,怎么能空着手来?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宫墨轩和秦雪婷相视一笑,无奈又欣慰地摇摇头,不再推辞。
两人热情地将刘青山迎进客厅。
穿过铺着暗红色花砖的玄关,眼前豁然开朗。
宫家不仅空间宽敞,格局更是通透大气,处处透露出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优雅与从容,是典型的民国时期海派风格。
客厅是整栋房子的核心,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
它的格局方正,天花板很高,给人一种开阔敞亮的感觉。
最引人注目的是朝南的一面,几乎整面墙都被一扇巨大的、拱形的落地玻璃窗所占据。
窗外是那个小巧精致的花园,梧桐树的枝叶在窗外摇曳生姿,将婆娑的树影和午后温暖的阳光一同慷慨地洒入室内,在地板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
窗框是深色的实木,线条简洁流畅,带着几分西式的几何美感。
客厅宽敞明亮,布置得简洁雅致。靠墙摆放着一组米色的布艺沙发,一张深色的实木茶几,墙上挂着几幅装裱精美的水墨画。
墙角立着一个半人高的青花瓷瓶,插着几支干枯的芦苇,透着几分艺术气息和生活的宁静。
午后的阳光透过拱形的落地玻璃窗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刘青山在沙发上坐下,目光下意识地在客厅里扫视了一圈,没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他忍不住开口问道:“秦阿姨,宫叔叔,宫雪……她不在家吗?”
秦雪婷和宫墨轩交换了一个眼神,脸上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
她温声回答道:“小雪啊,她今天回团里工作了。”
她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带着点心疼又带着点骄傲,“这孩子,拍完上一部戏回来,就在家歇了三四天,说什么也待不住了,非得回团里报到去。说是有新剧目在排练,她得回去练功、熟悉剧本。”
秦雪婷随即又热情地说:“青山,你晚上就在家里吃饭!我这就去打电话,让小雪晚上早点回来!”
她顿了顿,看着刘青山,眼神里满是真诚,“干脆你在家里住下吧,房间都是现成的,也省得你住招待所了,还得花钱。”
刘青山心里一暖,连忙笑着婉拒,“秦阿姨,您太客气了。晚上留下来吃饭当然好,我求之不得。不过住下来恐怕不行。”
他解释道:“和我一起来的还有出版社的同志,我们住在分社招待所。而且这两天还要准备外媒采访的事情,住在这边不太方便。”
“哦,这样啊……”
秦雪婷脸上掠过一丝小小的失望,但很快又释然,“那行,晚上一定要留下来吃饭!我这就去打电话叫小雪。”
说完,她起身,快步走向客厅角落那部老式的黑色电话机。
这边,
宫墨轩关切地问起刘青山外媒采访的具体情况。
刘青山简要地介绍了《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的采访安排,以及诗集海外出版的事情。
宫墨轩和刚放下电话走回来的秦雪婷听完后,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欣喜和自豪。
“好啊!好啊!”
宫墨轩激动地拍了下沙发扶手,“这是为国争光的大好事!青山,你真是好样的!”
秦雪婷也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笑意盈盈道:“是啊,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我们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