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焦虑的老丈人…(4 / 4)

。”

刘青山点头,“开了有一个多月了吧,是我们整个大队社员们集体集资开的企业。”

“社队企业啊?那生意怎么样?”

“好!”

“到底咋好,你仔细给我讲讲……”

刘青山就吧嗒吧嗒又开始讲了起来。

讲如今每天去弯河考察取经的单位有多少……

讲如今每天去华山公司买饲料的人有多少……

讲招待所都住满了……

讲饭店的桌子一天能翻5回台……

讲华山公司的饲料生产线如今实行‘三班倒’……

等等等等。

他讲的兴致勃勃、滔滔不绝,朱中华听的兴趣盎然、喜笑颜开。

不过,

听着听着……

朱中华脸上的笑容就渐渐凝固,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深的震撼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端着茶杯的手微微有些颤抖,眼神亮得惊人,仿佛透过刘青山的讲述,看到了那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那不仅仅是粮食增产、工厂盈利的数字,

更是一种精神面貌的彻底改变,一种被压抑了太久的生机与活力的喷薄而出!

“好!好!好啊!”

朱中华连说了三个“好”字,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他放下茶杯,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份喜悦和震撼吸入肺腑。

他靠在沙发背上,目光望向窗外渐渐深沉的暮色,眼神悠远,充满了感慨……

“亩产五百斤……饲料厂红火……猪壮膘肥……砖厂、罐头厂、供销社……”

他低声重复着刘青山话语里的关键词,每一个词都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投入他心湖,激起巨大的波澜。

“不容易啊……真不容易……”

朱中华喃喃道,声音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激动,更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深深唏嘘。

“顶着那么大的压力,硬是闯出了一条活路!”

“把‘包产到户’四个字,从报纸上的争论,变成了地里实实在在的粮食,变成了厂里轰鸣的机器,变成了乡亲们脸上真真切切的笑容!”

“这才是真正的‘实践出真知’!”

“这才是真正的‘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他转过头,再次看向刘青山,眼神里充满了赞许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敬意:“青山,你们弯河人,了不起!真的了不起!你们干的,是改天换地的大事!是给千千万万还在摸索的农村,闯出了一条金光大道啊!”

朱中华的唏嘘,不仅仅是对弯河成功的感慨,更是对这场艰难而伟大的农村变革的深刻体认。

他亲身经历过农村的贫困,深知改革的阻力,也明白弯河人顶着风浪、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和勇气。

如今听到这实实在在的成果,那份欣慰和震撼,如同陈年的老酒,醇厚而浓烈。

朱霖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从厨房出来了,她倚着门框目光莹莹的看着滔滔不绝讲述弯河变化的刘青山,她清楚的知道,那些变革,那些厂子,每一个、每一件,都有刘青山的参与。

正是因为有刘青山的参与,这才摸出了一条路,这才走到了如今的局面。

怎么说呢?

与有荣焉!

她为有这样的男人而感到深深的骄傲与自豪!!

嗯,这是她一辈子得意的事情~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