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长大了的闫解娣(1 / 2)

西厢房的闫家,跟对门刘家的热闹比起来,倒显得有些冷清。

堂屋的蜂窝煤炉子只烧了两块煤,火苗蔫蔫的,连炉盖都没焐热。

杨瑞华披着打了补丁的旧棉被,还时不时咳嗽两声,

手揣在袖筒里,仍觉得寒气往骨头缝里钻。

闫埠贵坐在炕桌边,手里扒拉着磨得发亮的算盘,手指在算珠上拨来拨去,

却半天没算出个数——对门刘家的欢声笑语顺着门缝飘进来,

吵得他没法静心,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你说这刘铁柱家,今儿个是咋了?吵吵嚷嚷的,跟办喜事儿似的。”

杨瑞华咳着开口,声音带着气弱的沙哑,纳鞋底的手都有点发颤,

针脚歪歪扭扭的,忍不住抬头朝门外瞥了眼,手里的顶针在昏暗中没了光泽,

“刚才好像听见说啥彩色电视机,这又是啥新鲜玩意儿?

他们家难不成想置办?嘿,这可新鲜了欸!”

闫埠贵停下手里的算盘,从炕桌上摸出个豁了口的搪瓷缸子,喝了口凉白开,

咂咂嘴,语气里带着点酸溜溜:“电视机?就人家那光景,还真有可能!

刘铁柱本事大,手里攥着钱呢。前儿个我还瞅见秦淮茹去百货大楼买电池,

出手就是五块钱,眼都不眨一下。咱跟人家比,差远喽!”

他说着,又瞥了眼蜂窝煤炉,心疼似的嘀咕,“这煤又得省着点烧,不然熬不到开春去。”

杨瑞华放下针线,咳得更厉害了,好半天才缓过来,手指摩挲着粗糙的布料:

“可不是嘛!咱家老大也太抠搜了,每月就给五块钱生活费,多一分都不肯掏;

老二解放去了河北坝上下乡,听说那儿风大得能把人吹跑,冬天冷得能冻掉耳朵,

寄回来的信里总说缺棉衣、少粮食,咱也没多余的钱补贴;老三去的京郊大兴知青农场,

虽说离得近,可也得自己挣工分换口粮,逢年过节才能回来一趟,带不了啥东西;

也就解娣留在家,还能帮衬着点。我这身子骨又不争气,净添累赘。”

提到小闺女闫解娣,闫埠贵的脸色缓和了些,手指轻轻敲了敲算盘:

“解娣这丫头还算懂事,有免下证明不用下乡,街道办又给安排了临时活儿,

在粮站帮着记账,每月能挣二十多块。虽说不多,但也能添补家用,

买煤买粮都能松快些。就是这丫头,天天往于丽家跑,家里活儿一做完,

撒丫子就过去了,比在自家还勤快,也不想想于丽待咱老两口啥态度。”

“你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杨瑞华立马接话,语气里带着点不满,又忍不住咳了两声,

“于丽那性子,眼高于顶的,跟咱老两口向来不亲近,平时见了面都懒得打招呼,

更别说给咱送东西了。解娣去帮她看孩子、洗衣裳,她连句热乎话都没有,

顶多给解娣块糖,还是快化了的。也就是解娣实诚,觉得是一家人,该帮忙。”

闫埠贵没接话,又拨了拨算盘,算珠碰撞的声音在安静的屋里格外清晰,声音压低了些:

“刚才听刘家人话里的意思,是要买电视机,他们还真敢想!

买台黑白电视机要三百八十块,还得要票。有那钱干点啥不好?

咱家连收音机都还没有呢。这家里,就算把解娣那点工资攒起来,

再加上老大给的生活费,不吃不喝攒一年,也未必能凑够钱,更别说票了。

不过话说回来,将来咱也不是没机会买,我心里早有盘算。”

杨瑞华愣了愣,抬头看着他,眼里带着不信:“你有啥盘算?就咱手里的那点钱,

不都是养老用的吗?你还想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