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婚事商讨(1 / 2)

自打刘海中被罢职,何雨柱回了食堂,四合院里的日子总算又归了平静。

今年开春比往年早,院里老槐树刚冒出嫩黄芽尖,

前院刘清儒家就飘起了浆洗棉布的皂角香,那味儿混着潮气,透着股过日子的实在劲儿。

秦淮茹踩着小板凳,踮着脚往院里晾衣绳上搭一床半旧的浅灰粗布被单——

这布是正经天津纺织厂的细棉,虽不是新的,却让她浆洗得板板正正,边角都透着利落。

她手上正抻着被角,指节微微用力把褶皱捋平,就见二大妈从垂花门进来,

抄着手溜溜达达凑过来,眼瞅着那被单就停了脚:“哟,铁柱家的!这布瞅着就厚实,

你们家过日子就是细致,哪像我们家,布票总不够用,一家子的衣裳都得打补丁,

孩子穿得跟叫花子似的!”

秦淮茹手里的活没停,笑着回:“二大妈您这话说的,

粮票布票哪有够的时候?不过是省着用罢了。”

她说话时眼角弯着,透着股谦虚劲儿,另一只手还不忘把被单再抻平些,

生怕皱了显不出利落。

院里人谁不知道,刘清儒家在这院里是数一数二的宽裕人家,

六个成年人每月工资加起来快有一百八十块,别说粮票布票不缺,就是手表,

除了几个小的,成年人基本人手一块。

秦京茹进城上班第二年,刘清儒就给了块上海牌女表,当时还拍着她肩膀说:

“拿着,方便你上工记时间,别总瞅别人的,咱自家也有!”

二大妈听着她说得谦逊,嘴角还撇了撇,又追问:

“那你们家继祖跟雨水成亲的日子,定了没?”

前几天院里的人都瞅见刘继祖带着刘继业,还有家里几个小子,

扛着新瓦把东厢房偏房屋顶的破瓦全换了新,又找泥瓦匠把墙根裂缝糊得严严实实,

连窗户玻璃都被刘家里女人们擦得锃亮,这明摆着是要当新房啊!

东厢房偏房是何雨水上班头一年,她哥何雨柱就过户给她的,

早就算是刘家的房产了,此时正好拿来当新房。

秦淮茹刚要开口,就听西厢房那边传来“哗啦”一声,三大妈杨瑞华端着个搪瓷盆出来,

盆沿还挂着水珠,里头装着要洗的衣裳,见这边热闹,也迈着小碎步凑了过来:

“嗨!二大妈您这消息够灵通的,我昨儿还瞅着雨水跟秦京茹去供销社扯布呢,

敢情是为了成亲置备?”

秦淮茹笑着应:“定下来了,就这月月底,板上钉钉的事儿!”

虽说刘清儒家和闫家关系一直不怎么亲近,可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哪还记那么久的仇?

二大妈立马拍着手:“嚯!那可得好好热闹热闹!

到时候可得招呼我们一声啊,别落下老邻居!”

三大妈也跟着说:“可不是嘛!都是邻里街坊,住一个院的,往后日子还长着呢,

到时候我也来凑个热闹,给孩子们添点喜气。”

她边说边把搪瓷盆往石阶上放,“咚”的一声轻响,伸手理了理衣襟,又撇着嘴补了句:

“你们家这日子过得是真红火,孩子们都有正经活儿干,不像有些人家,

孩子整天游手好闲的,废物点心一个,白吃粮食!”

秦淮茹连忙摆手:“别介别介,谁家还没点难处?我们家也就是人多力量大,

孩子们都踏实肯干罢了,不算啥。”

二大妈像是没听见杨瑞华的指桑说槐,又追着问:“那成亲当天打算怎么操办?

要不要请个厨子?外头厨子做的菜虽说一般,好歹也省事儿。”

秦淮茹笑着回:“二大妈,您琢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