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说好的工业基础薄弱呢?厉害了,我的钳工!(3 / 6)

sp; 车间大门口很大,可以容纳两辆解放汽车并排通过。

    “这是为了大型零部件运输的方便,用于毛坯加热的大型高频炉,在车间四周的墙还没修建起来就已经运进来进行安装了。”

    大!

    这是谢威看到为大压机专门修建的车间内部情况的时候的唯一感觉。

    在车间一角,摆着几台十多米高的高频加热炉。

    加热炉前面区域非常空旷。

    厂房两侧,用厚实的钢结构支撑着,顶部两台横跨整个厂区、横梁又宽又厚、吊钩上有多条钢缆的行车正在安装。

    人站在里面,感觉极其渺小。

    “那是由华清等学校设计的500吨航车,建成投产后,这台模锻机可以压制500吨重的单个零部件。”

    刘威铭只了解大压机的设计指标,可没想到这里面还有其他的项目。

    龙耀华一脸感慨:“就这样一台大压机,对配套的促进作用都超乎想象……为了生产这台大压机,二重目前拥有了一次浇筑720吨钢包的能力。”

    感慨不只是因为二重的生产能力提升。

    更因为谢威坚持要先搞大压机,才会往大飞机项目上投入,在大压机开始建造的过程中,各种配套要求恰恰是国内生产制造最极限的能力再努把力就能搞出来的。

    也难怪沈鸿顾问这位大佬,一直要求把谢威调到机工委的重大装备局任职。

    大型装备啊!

    国之重器。

    “李主任,谢主任,你们怎么来了?”

    戴着安全头盔的黄文虎跟韩瑞军见到几人到来,急忙过来打招呼。

    “到这边有点事,顺便过来看看建造进度。”

    李瑞说道。

    “要等到行车吊装完成,才能开始安装,那边的地基都已经打好了……立柱的C型贴片,也已经加工完成。”

    空旷的车间里,看不到什么设备。

    在高温炉前面,有着好几个不知道混凝土浇筑了多厚、深浅不一的坑。

    “6.5万吨大压机,地下13.5米,地上24.5米,总高38米,这些坑都是为了安装地下部位,到时候工作台只比地面略高,便于操作。”

    见谢威看向这些不同的坑,韩瑞军向他介绍着。

    “说是坑不合适,那边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