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大过年的!你三机部的人不过年?(5 / 9)

发展国内电子产业,提升电子技术基础!都已经开放了,国外的芯片很快就会进来的……”

    谢威叹了口气。

    芯片不同于其他,在自动化、计算机等领域实在是太过关键。

    国际最先进的芯片,因为巴统的存在,是不会向国内提供的。

    低端芯片,国外不会限制。

    国际上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成本更低。

    大量廉价的低端芯片进入国内市场,会快速占领市场,让国内集成电路厂家得不到技术升级的经费,更得不到新技术的研发经费。

    “这倒也是。咱们这样想,别人不一定会如此。”

    “尽力就好。集成电路的发展需要庞大的配套,不是一两家单位能支撑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利用学校技术研发能力跟手里的工厂带动其他工厂跟其他学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让他们主动给学校的产业配套……”

    “可能?”

    于国峰瞪大了眼睛,苦笑着看着谢威。

    年轻人,总是太过理想化。

    校企合作、科研院所跟企业合作,属于双赢。

    实力强的企业有自己的技术研发部门,研发经费不够,很难选择跟其他单位合作。

    实力不强的,技术升级的费用都没有。

    “可能的。只要有了成功的先例,看到了前景,很多单位会主动的。改革开放呢!有人摸着石头过了河,其他人只要跟着过河就好。目前,学校跟红光厂、花都油脂化工厂以及14厂的合作,也算是比较成功。全国的大学跟科研院所不少。寻找企业合作总比向上级要经费容易吧?”

    于国峰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新中国成立后,所有研发单位都是根据上级安排进行;企业生产也是根据生产计划展开。

    以市场为向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

    要想从研发系统就开始把思维转变过来,根本不是谢威一个人短时间可以解决的。

    “红光厂真没问题?”

    于国峰见谢威提起学校跟几个单位的合作,担忧地问谢威。

    徐昌帅回来,红光厂的情况,学校相关领导都已经了解。

    校企办的几个合作项目,没有一个能让人放心的。

    红光厂产品被兄弟单位仿制,陷入了价格战的旋涡;花都油脂化工厂内部不稳定;14厂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生产线升级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