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耳边之风(2 / 3)

>钱皇后见鸿帝今日心情不错,言语间尽是吉祥之语。

鸿帝闻言感叹一声,道:“倘若民间处处如这桃花美景,倒也不负朕治理这江山之苦,只是这大周沉疾繁多,朕忧心难眠啊。”

钱皇后柔柔的安慰道:“陛下何必如此忧心,当今天下百姓得承陛下鸿福,安居乐业,边关又无战事,朝中又多有才俊倍出,陛下可宽心矣。”

钱皇后又道:“如今太子苦学治国理政之道,齐王开办盐业总司稳盐价,就是那以往名声不好的丰邑侯,听闻也有安民之能,臣妾还听闻他在封地上建房分给百姓呢,得了一片民心。”

鸿帝眉头一皱,臣子收买人心可不是什么好事。

“丰邑侯倒是挺有心的。”

鸿帝面无表情的说道。

钱皇后心中一喜,鸿帝什么性子她比谁都清楚,只要在鸿帝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日后就会结出果子来。

话说到此处,钱皇后也不再言姜远,言多了就显得刻意了,于是话头一转,道:

“陛下,齐王也是能干之人,他与丰邑侯开办的盐业总司如今已初见成效,不仅解了百姓无盐可食之苦,又增了国库税收,为陛下解了忧愁,实是我皇家之幸。”

鸿帝闻言,微皱的眉头松了开来,点头道:“佑儿确实有些才能,以前朕觉着他也如那姜远一般,只会胡作非为花天酒地,性子阴柔脾气乖张,随了他那死去的娘。

现在看来,他还是像朕多一些的。”

钱皇后笑道:“齐王如此有才能,陛下应该重用才是,盐业总司如今已稳,陛下不如多委齐王重任,以示恩宠。”

“想不到皇后也如此看重齐王。”

鸿帝满意的点点头,道:“你虽非齐王亲母,却能如此为他着想,朕心甚悦。”

钱皇后闻言,做心疼之状:“臣妾也知因齐王之生母一事,齐王对臣妾有恨意。

但当年齐王年幼,不知其中缘由,臣妾从不怨他,且视齐王如己出,如今齐王有才,臣妾甚喜之,自要为齐王向陛下多讨些好处。”

钱皇后这般掏心掏肺的言说,令鸿帝有些感动,道:“皇后有心了,佑儿这孩子被朕冷落过多,这些年让你管教于他,如今又处处为他着想,实是难为你了。”

“这是臣妾该做的,毕竟臣妾也是佑儿的娘亲。”

钱皇后情真意切的说道。

鸿帝牵过钱皇后的柔夷,宽慰道:“佑儿定会知你心意的。”

钱皇后见时机成熟,便道:“陛下,盐业总司虽然获利颇多,但齐王堂堂一个王爷,却只从商贾之道,这不仅有失他的身份,也无法展现齐王的才能,这不是长久之计啊!”

“哦?皇后为何如此说?”

鸿帝刚展开的眉头又皱了皱,盐业总司其实是鸿帝的产业,赵祈佑与其说是鸿帝的儿子,倒不如说是鸿帝的打工仔。

钱皇后道:“齐王有恤民之心,又有才能,只让他屈在燕安经营盐业总司,实是浪费了才能。

陛下即已将江南两浙之地与齐王做封地,何不令他前去就藩?

江南两浙乃大周粮仓之地尤为重要,齐王正好去坐镇,即能为陛下守住粮产重地,又可让齐王一展才能,两全其美啊。”

鸿帝心神一动,不动声色的问道:“那齐王若是去江南就藩,那他的盐业总司就无人打理了。”

钱皇后道:“陛下,盐业毕竟是大周命脉之物,齐王与丰邑侯开办盐业总司,虽旨在利民,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私盐,朝中定然会有许多朝臣不满,只是碍于齐王身份不敢明言。”

“臣妾认为,让佑儿去江南就藩,陛下不如将这盐业总司收归盐铁监。

这样一来,私盐也就成了官盐,依然按照盐业总司现在的模式运作,这与大周有利。

再者,太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