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共同面对人类社会的复杂挑战。”
这段话赢得全场掌声,也引起多个国家代表的关注。会后,不少发展中国家纷纷表达合作意愿,希望引进中国模式的智慧治理系统。
回国后,朱远航立即向中央提交了《关于推动中国治理经验国际化的战略建议》。他在报告中写道:
>“中国的发展,不应只是经济的崛起,更应是治理理念的输出。我们要让世界看到,除了西方那一套,还有另一种可能??以人为本、技术赋能、公平共享的治理之路。”
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并在次年年初正式批准启动“全球治理伙伴计划”,由中国主导,联合多国开展智慧治理合作项目。
朱远航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夜色渐深,办公室里的灯光依旧明亮。他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城市灯火,仿佛看见无数个未来正在缓缓展开。
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但正是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普通人,构成了这个国家最坚实的力量。
治理的本质,永远是为了守护人心的温度。
而他,愿做那个始终守望初心的人。
朱远航的改革之风,不仅吹进了基层治理的角落,也悄然改变着整个社会对技术与权力关系的认知。然而,正当他推动“AI下沉计划”全面铺开之际,一场意想不到的政治风暴却在暗流涌动。
这一次,风波的源头,并非来自技术本身,而是围绕着他本人的一则“内部通报”。
事情起于一次例行的干部考察汇报会上。某省纪委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青岭县智慧治理项目的专项报告,其中提到朱远航在推进试点过程中存在“过度集权”“项目审批流程不规范”等问题。虽然报告中没有直接指出其有贪腐或渎职行为,但措辞严厉,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其个人作风的高度警惕。
这份报告被部分媒体截获后,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一时间,“朱远航专断独行”“AI治县背后的利益链条”等标题充斥各大平台,甚至有人翻出他早年任职期间的一些旧账,试图将他塑造成一个“打着改革旗号搞政绩工程”的典型人物。
朱远航得知此事后,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第一时间召集县委班子召开紧急会议。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反驳,而是自查。”他在会上语气坚定地说,“如果真有问题,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
这番话让原本有些慌乱的班子成员稍稍安心。随后几天,朱远航亲自带队,组织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对过去三年来所有智慧治理相关项目进行全面梳理,逐项核查资金流向、审批流程、合同签订等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项目均符合规定程序,个别存在手续滞后的问题,已由相关部门补正。而所谓“利益链条”,更是毫无根据。事实上,青岭县的智慧治理系统,大部分采用的是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下的开源技术平台,并未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