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愤怒(3 / 4)

靠短期投入,必须建立起可持续的机制。”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未来的青阳县,应该是一个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数字乡村于一体的新型县域经济样板。”

    写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脑海中浮现出一幅蓝图: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一座座现代化的农业园区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他知道,这条路并不平坦,但只要方向正确,脚步就不会停歇。

    窗外,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一个新的时代,正悄然开启。

    朱武站在办公室窗前,手里握着一份刚刚汇总上来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精准扶持行动计划”在全县范围内的执行效果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部分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发展迅猛,而一些偏远山区的项目却进展缓慢,甚至陷入停滞。

    他深知,政策落地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但现实远比理想复杂得多。有些地方并非资源匮乏,而是缺乏系统性的产业规划;有些乡村虽然基础设施薄弱,但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更落后,对新政策充满疑虑。

    “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村子掉队。”他在一次县委常委会上坚定地说道。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与会的几位常委纷纷发言,提出各自的看法和建议。有人主张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资金投入,有人则认为应优先支持见效快、回报高的项目,以提振整体士气。

    朱武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的目标不是短期政绩,而是长期可持续发展。如果只顾眼前的‘亮点’,忽略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们的改革就失去了意义。”

    最终,他拍板决定成立“专项攻坚组”,由李晓明牵头,抽调一批经验丰富的干部和技术专家,深入问题最突出的几个偏远乡镇,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驻点帮扶。

    这不仅是一次政策执行力的考验,更是一场基层治理能力的大练兵。

    ###干部作风:重塑信任的基石

    与此同时,县纪委也通报了几起基层干部在执行“精准扶持行动计划”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行为。有的虚报扶贫对象名单套取专项资金,有的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友谋利,还有的消极应付、敷衍塞责,导致项目推进严重滞后。

    这些负面案例一经曝光,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震动,也让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再度受到冲击。

    朱武对此高度重视,亲自召开全县干部作风建设大会。会上,他语气严厉地说:“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服务群众的,而不是用来搞腐败、谋私利的工具。谁要是敢动老百姓的一分一毫,我们就坚决查处,绝不姑息!”

    他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建立“阳光扶贫”公示平台,将所有扶持项目的资金流向、受益人群、实施进度全部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他还推动建立“干部履职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一系列举措迅速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正风肃纪”的热潮,也让许多原本心存侥幸的干部重新端正了态度。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