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是黄涛最后强调了几句“坚决拥护省委决定”“全力配合调查”“确保大局稳定”,便宣布散会。
调查组没有丝毫停顿,直接兵分两路,一队直奔市政府档案室,另一队则进驻市政府小会议室。
他们调阅了所有与那场火灾事故相关的原始卷宗、会议纪要、领导批示文件,并立即开始分批约谈当时所有参与事故处理和后续问责的相关责任人。
整个保康官场,仿佛一夜入冬。
走廊里没人高声说话,脚步声都压得极低。
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谨慎和紧张,弥漫着山雨欲来的味道。
调查组的工作细致至极,甚至堪称苛刻。
他们不仅复核当时的处理结果,更深入审视每一个决策环节、责任落地细节。约谈一轮接一轮,问题直指核心,不留情面。
李仕山作为当时事故现场处置的总指挥,自然也接受了长时间、高强度的询问。
他坐在调查组对面,神情冷静,思路清晰。
从接到火警报告后的第一时间响应,到每一个指令的下达、每一次力量的调度、每一份向上汇报的记录,甚至是对伤员救治和家属安抚的具体细节,他都对答如流。
所有陈述都有会议记录、通话清单、文件批示作为佐证,严丝合缝。
调查组的几位成员在反复核验后,私下交流时,都不约而同地流露出惊讶和赞赏。
这位年轻的副市长,处置不仅完全符合程序,甚至很多预案和应急措施都极具前瞻性和周全性。
从结果来看,他的应对最大程度减少了损失和次生灾害,表现几乎可以写进教科书。
然而,调查组也很快发现,与李仕山近乎完美的处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一些领导和部门却有着很大的问题。
他们在日常安全监管、隐患排查、应急预案演练乃至事故初期响应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漏洞。
批示模糊不清、监管流于形式、部门之间协调联动几乎为零……
复查的焦点,在强烈的对比中悄然偏移、深化。
它不再仅仅局限于赵孝荣的个人责任,而是逐渐触及保康市长期以来在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系统性、结构性问题,以及更深层次的官僚主义、失职渎职现象。
调查组每个人的眉头都越皱越紧。
他们意识到,保康市的问题,远比一篇报道所指向的,更加复杂、更加深沉。
省委调查组的进驻,几乎吸走了所有的目光。
人人自危,注意力全都聚焦在档案室和那间用作约谈的小会议室门上。
可与此同时,李仕山主导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