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该回去了(2 / 2)

在了张家坳这片贫瘠又坚韧的土地上。

这里的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沟壑、每一户透着烟火气的院落,甚至栓子叔家羊圈里那几只刚安顿好的种羊,都仿佛融进了他的骨血里。

他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

现在突然让他离开,真的有些不愿意。

李仕山看出了他眼中的复杂,但并未过多解释。

驻村镀金,积累硬邦邦的基层履历,这本就是计划中的第一步,不可能让他长久地钉在这里。

他和陈建新早就推敲过陈山河在谷山这两年的路径。

先是驻村书记,然后在去法院,再到检察院,最后是纪委。

两年时间,要把政法和纪检系统最核心的环节都轮转一遍。

这是在为陈山河未来铺就一条坚实而宽广的跑道。

这些深层次的布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沈峰见气氛微凝,立刻笑着打圆场,拍了拍陈山河的胳膊。

“山河同志,先服从组织安排!

具体的,等回了县里,我再跟你细说。

书记的安排,总归是为你好。”

回到县里,陈山河休整了一天,第二天一早,李仕山就拎着那份暂时命名为《谷山警钟》反腐教育片母带,带着陈山河踏上了征程。

这次的旅程先市里,后省里,最后再到燕京。

这一路,对陈山河而言,不啻于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

一个与他熟悉的泥土地和卷宗截然不同的、由人脉、能量与无形规则构筑的世界。

在市里,市委书记亲自接待,看完样片后,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洪华拍着李仕山的肩膀连说“为全市反腐倡廉工作树立了新标杆”

,席间谈笑风生,态度亲近得像是对待自家兄弟。

在省城,规格更高。

省委书记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专门听取了李仕山的汇报并观看了关键片段。

这位封疆大吏看完后,沉默良久,最终只说了两个字:“很好。”

但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含量却不一般。

临别时,项成儒主动与李仕山握手的时间明显长于旁人,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与期许。

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的几位实权领导更是作陪,言语间对李仕山这位年轻县委书记的称呼,透着一种熟稔的亲切。

然而,这一切的震撼,在踏入燕京那座庄严肃穆的大院、走进林国梁副书记那间宽大却并不奢华的办公室时,达到了顶点。

陈山河感觉自己的手心在微微出汗。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