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产业链的“上游突破”(2 / 3)

红,自己生产外壳,成本至少能降 20%,以后再也不用看供应商的脸色。”

    “自己建厂?”老吴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惊喜,又很快被担忧取代,“可资金怎么办?缺口两百万呢。”

    “我们先凑,不够的再想办法。”林舟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我先拿二十万,老吴你那边能不能出十五万?小张、小李,你们根据情况来,剩下的我们再找渠道。”

    会议结束后,联盟成员开始凑钱。老吴回家翻出了存了多年的存折,那是准备给孙子娶媳妇的钱;小李把刚买半年的新车抵押了,拿到了十万;小张的父母听说后,主动寄来了五万,说“支持你们做正经事”。可就算这样,凑来凑去,也只有五十万,离两百万还差得远。

    林舟连着几天没睡好,深夜还在办公室算账,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报表上的数字被他画得乱七八糟。他甚至想过找高利贷,可一想到联盟的兄弟们,又打消了念头——不能把大家拖进火坑。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市科技局的张科长走了进来,手里拎着个旧公文包,脸上带着笑:“林总,好消息!你们的适老化产品,符合咱们市‘乡村振兴扶持政策’里的‘民生科技项目’,可以申请 50万补贴,另外,还能申请 100万的贴息贷款,利率比普通贷款低一半。”

    林舟猛地抬起头,以为自己听错了:“张科长,您说的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张科长从公文包里拿出政策文件,递到他面前,“你们的产品解决了农村老人的适老化需求,符合政策导向,材料我都帮你们看过了,没问题,下周就能提交申请。”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政策文件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突然变得格外亲切。林舟的眼睛一下子红了,他攥着文件,手都在抖——困扰多日的资金难题,竟然就这样解决了。50万补贴+ 100万贴息贷款+联盟凑的 50万,正好两百万,不多不少。

    “太谢谢您了,张科长!”林舟激动得说不出话,只能不停地道谢。

    “不用谢我们,是你们的项目做得好,值得支持。”张科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以后有什么困难,还可以找我们。”

    资金到位后,选址、买设备、招工人,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工厂选在郊区的产业园区,离联盟办公室不远,方便管理。设备到位那天,林舟和老吴一起去验收,看着崭新的注塑机,老吴摸了摸机器外壳,感慨道:“以后咱们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了,这机器一响,咱们的产业链就稳了。”

    工厂开工培土那天,天刚亮,联盟的成员就都来了。每个人都穿着印着“适老化联盟”的蓝色工装,脸上带着笑容。场地中央挖了个土坑,旁边放着块奠基石,上面刻着“共筑上游,服务民生”八个字,是林舟亲手写的。

    林舟拿起铁锹,铲起一捧土,撒在奠基石周围,泥土的气息混着清晨的露水,格外清新。“以后我们不仅能自己生产外壳,还能给其他做适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