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记忆裂痕(3 / 4)

记忆编码 袁竹 3247 字 15天前

    材料分析室位于实验室的最深处,这里的仪器比外面更精密,墙壁是厚重的铅合金,能隔绝一切电磁干扰。林默小心翼翼地从恒温箱里取出传呼机——这台 1987年产的摩托罗拉 Beep机,外壳已经泛黄,侧面有一道细微的划痕,那是他小时候不小心摔在地上留下的。他还记得父亲当时很生气,第一次骂了他,现在想来,那或许不是生气,而是恐惧。

    苏雨晴将传呼机固定在扫描台上,调整好焦距。“开始吧。”她按下启动键,扫描台发出轻微的嗡鸣,一道极细的 X射线从传呼机内部穿过,实时影像出现在旁边的显示屏上。

    起初,屏幕上只有一些陈旧的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线圈,都是 80年代的标准配置。苏雨晴皱了皱眉:“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

    林默没有说话,只是盯着屏幕。他记得父亲说过,这台传呼机“藏着重要的东西”。难道是他想多了?

    就在这时,扫描到传呼机底部时,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不规则的阴影。苏雨晴立刻放大影像,眼睛瞬间睁大:“这是什么?”

    那是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被包裹在橡胶垫里,与其他元件没有任何连接,显然是后来加装进去的。芯片表面刻着一串微小的符号,像是某种密码。

    “进行成分分析。”林默说。

    光谱分析仪开始工作,数据源源不断地跳出来。当“硅- 28”“碳- 12”“硼- 11”这些元素出现在屏幕上时,苏雨晴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是……量子隧穿芯片?”

    林默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量子隧穿芯片,这种技术直到 2015年才在“溯源”项目中投入使用,用于处理海量的量子纠缠数据,怎么可能出现在 1987年的传呼机里?

    他立刻调出“溯源”项目的芯片设计图,与屏幕上的影像进行比对。当两条线路图完美重合时,实验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仪器的嗡鸣在空气中回荡。

    “这不可能。”苏雨晴喃喃道,“80年代的工艺根本无法制造出量子芯片,更别说这种采用了自旋电子学的先进设计。”

    林默没有说话,他的手指抚上显示屏上的芯片影像,仿佛能感受到那冰冷的金属质感。父亲当年在研究所到底做了什么?这个芯片和“溯源”项目有什么关系?陈志远又是谁?无数个问题像潮水般涌来,让他头晕目眩。

    “我们试试逆向工程。”林默下定决心。他打开专用的破解软件,将传呼机连接到电脑上。软件开始读取芯片的数据,进度条缓慢地爬升。10%、20%、50%……当进度条达到 90%时,传呼机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电流声,屏幕上的代码瞬间变成了乱码。

    “怎么回事?”苏雨晴上前一步。

    林默刚要回答,传呼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