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科技的加持下,发挥出了惊人的力量!”
十月,总部启动“古智新用”战术体系的深化研究项目,王玲小组承担“反恐无人作战战术”的研发任务,目标是结合古代“奇兵突袭”的智慧,研发无人机、无人车协同作战的战术体系。林薇立刻查阅《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记载,以及《李卫公问对》中“奇兵者,谓非正兵所当击,而旁击以取胜也”的战术解读,提出“无人集群奇袭”方案:“用大量小型无人机组成‘奇兵’,从侧翼突袭敌人,吸引注意力,主力无人车从正面推进,实现‘正奇结合’。”
赵阳搭建了无人作战模拟场地,模拟城市街巷、山林等复杂环境,测试无人机与无人车的协同效率。他借鉴古代“雁形阵”“锥形阵”的阵法,设计了“蜂群突袭阵”和“箭形推进阵”:蜂群阵中,无人机分散飞行,从多个方向发起干扰;箭形阵中,无人车在前开路,无人机在两侧警戒,适合突破敌人防线。陈凯则研发“无人作战指挥子系统”,集成到智慧反恐指挥平台中,实现对无人机、无人车的统一调度,同时加入“地形适配”功能,根据实时地形自动调整阵型,就像古代将领根据战场环境改变阵法。
王玲在方案研讨会上强调:“无人作战的核心是‘人机协同’,不能完全依赖设备。要借鉴古代‘将兵协同’的思路,让一线队员通过指挥子系统实时操控无人设备,设备遇到复杂情况时,自动请求人工干预,确保作战安全可控。同时,融入‘仁战’思想,参考《司马法》‘以战止战,虽战可也’的理念,在无人设备上安装非致命武器,优先制服敌人,减少伤亡。”
十一月的基地,寒意渐浓,但研发工作依旧火热。王玲小组的办公室里,电子沙盘上的无人机、无人车模型在虚拟街巷中灵活穿梭,智能决策辅助系统不断生成新的作战方案;书架上的古籍与现代科技书籍并排摆放,诉说着传统与创新的融合;黑龙站在窗台上,目光锐利地注视着这一切,仿佛在守护着这些即将改变实战格局的创新成果。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