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澈的画册刚记下“沙棘麦-焰麦共生抑菌”的结论,种植区中央的焰麦突然集体发出一阵细微的“簌簌”声。他抬头时,正看见最粗壮的那株焰麦的麦穗开始扭曲,原本饱满的深紫色麦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干瘪下去,叶片上的蜡质层泛起一层诡异的银灰色,像被蒙上了一层薄霜。
“不好!焰麦的光合作用系统出问题了!”王玲的惊呼声从通讯器里传来,她的高温检测仪屏幕上,代表光合效率的曲线正断崖式下跌,“叶绿素活性从80%降到了30%,而且叶片细胞开始出现脱水迹象,明明土壤湿度是正常的!”
风澈冲过去时,赵研究员已经蹲在那株焰麦旁,用镊子轻轻撕下一片银灰色的叶片,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屏幕上的细胞图像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已经变形,原本圆润的结构缩成了不规则的小块,细胞膜上布满了细密的孔洞,像被某种无形的力量侵蚀过。
“是‘热脉辐射’!”慕容冷越突然开口,他手里拿着生态站的深层地质扫描仪,屏幕上显示着种植区地下的热成像图——原本平稳的红色热区里,有几条亮白色的线条正从地热涌泉处延伸出来,像地下游走的火龙,“地热涌泉激活了地下的古老热脉,这些热脉会释放一种低频辐射,虽然对人体无害,但会破坏植物的叶绿体结构,阻止光合作用!”
周明立刻调取热脉辐射的分析数据:“这种辐射的波长在2.5-3.0微米之间,正好能穿透植物的叶片表皮,作用于叶绿体。而且热脉的活动正在增强,预计24小时内,辐射范围会覆盖整个种植区,到时候所有焰麦都会因为无法光合作用而枯死!”
风澈看着那株渐渐枯萎的焰麦,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画册里夹着的炽光藻标本——那是前几天在热脉附近的火山岩缝隙里发现的,一种能在高温下发出微弱蓝光的藻类,当时他觉得好看,就夹进了画册。此刻,标本袋里的炽光藻居然在辐射的影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