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水磨年糕是用当年新产的晚梗米制作。
每年晚稻成熟之后,老家就会想办法寄来中州。这是一种情感的纽带,似乎在告诉母亲,即便在千里之外,也不要忘记家乡在那里。母亲每次收到打磨好的晚梗米时,眼中总会有一种牵肠挂肚的思绪……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叫乡愁。
·晚梗米经过浸泡,磨粉,蒸粉,搡捣。
沉寂了一年的工具,重又焕发新生。稻米的分子也在这一道道的工序中重组。
口感,也得以改善。
搡捣后的米粉团,在铺板上揉压成型。
一条最普通的脚板年糕,便承载了江南家庭世世代代传承的手艺……
·年糕的做法有很多。
蒸、炒、煎、炸、烩……
每一种做法,都凝聚了母亲的奇思妙想,以及对于家庭和子女的热爱。
每年的新年到来之前,母亲都会做好上百斤的年糕,而后储藏在冬水里。
从腊月一直吃到来年,有时晚起来不及做饭,会简单的烹制一下,搭配蔬菜或者鱼蟹,就变成一道既能吃饱的主食,又是美味的菜肴。
祖祖辈辈,千余年来,总是如此。
·除夕,一家人围坐餐桌。
这样的团聚,一年里只有难得的几次。餐桌上自然少不了我最喜欢的年糕,父亲和母亲眼角的笑意,比年糕更加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