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耕牛,帮助部落进行春耕。而如果需要用到牛或者驴子进行运输,也可以将这些牲口带回去,放到自己部落来饲养。
可能这些部落养上百头很是困难,但养上几头十头的,尤其是在春夏季节,应该没有太大的难度。
当然这也是这几年的打算,几个牧场最终还是会完全属于熊部落,这种好事熊部落自然也能看到,更不会无休止地帮助这些部落。
这几年可以允许这些部落放在这里饲养,但随着这些部落条件的改善,这些寄养在熊部落牧场的牲口,总要回到各自的部落去。
“还有,明天我们会将部落可以兑换的物资公布出来,大家有需要的话,可以找熊皮这几个队长进行兑换。”
在体会了熊部落的生活方式后,所有的部落已经离不开熊部落供应的各种物资了,这也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熊部落的目的也正是在此,没有这些部落的“消费”,部落生产出来的物资,那不就是白白生产了吗?
食盐、陶器、麻布、兽皮大衣、鞋帽手套、黍米酒、豆制品……这些东西,都不是现阶段这些部落能够生产的,更何况,即便是自己去生产,没有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原材料,想像熊部落这样低成本地生产,是根本不现实的。
比如兽皮大衣,其实制作起来并不复杂,即便这些部落再落后,也是可以制作出粗糙一些的成品。
但穿起来没有熊部落的舒服,保暖性能也不够,甚至制作所需要的兽皮,也要比熊部落高出一些,甚至所需要的兽皮,稍微再加一些东西,就能换到更好的兽皮大衣。
所以对熊部落各个工坊生产出来的物资,已经成为这些部落不可或缺的东西了。
“等明年开春以后,熊部落也会带一些铜钱过来,这样大家也不用再将牲口换成粟籽,再用粟籽换我们的物资了。”
……
粟米的交换比例又上来了,原本一斤肉食可以换五斤的粟籽,就算是活体的牲口,一斤也可以换到三斤粟籽,但现在在白骨洞营地,这个比例提高到了一比二,就是一斤牲口只能兑换到两斤粟籽了。
跟去年一样,即便如此,用多余的牲口来交换粟籽的部落也非常多,交换的数量更是达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