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新工具的要求(2 / 5)

物品的价值,就非常重要。

部落现在已经有出现用贝壳来代替粟籽的交易方式了,但熟知历史的熊洪,当然知道贝壳也不是现阶段最好的货币方式。

因为水鱼这个不要脸的,为了讨好熊丫丫和槐叶等女性,每次都会从临海营地带回来成箱成箱的贝壳。

一开始还好,因为熊部落包括东边的几个部落都没有见过贝壳,用这个交易还算可以,但随着贝壳的涌入越来越多,当初用大量私人物品交换的贝壳,越来越换不到东西,让这些“原始版炒币”的族人们纷纷泪流满面。

所以贝壳可以作为装饰物,但作为货币,就缺少了一些必需的职能。

而部落的一些兽牙、兽皮、布匹什么的,虽然也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跟贝壳一样,也有各自的缺点。

所以在推行私有化当中的货币政策中,这些东西都不能用。

但凡是后世穿越过来的,都知道该用哪种材料作为货币——部落的青铜工艺不是日臻成熟了吗,那就可以考虑铸币了。

铜钱,在华夏文明中,至少存在了2000多年,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华夏农业文明的始终,不仅用起来方便,甚至还满足了后世的收藏爱好者们特殊的收藏癖好。

当然,现在拿那种“天圆地方”的孔方兄去其他部落交换他们的食物或者物资,肯定会被他们打出来,因为他们不知道这种铜钱有什么作用。

发行货币,不仅仅要满足货币的基本职能,还需要一定的“国家信誉”作为背书。

不然谁会允许你拿一块一丁点大的铜片,就来把我辛辛苦苦打猎得到的猎物给换走。

货币能够使用,不仅仅是它本身有用,还需要被使用的双方或者多方共同认可,而在熊部落的“部落信誉”影响力没有那么大之前,用作交换“一般等价物”的铜钱,接受程度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就比如白河诸部拿到了一堆铜钱,想要来部落换布匹,结果熊部落抵赖,说这铜钱用不出去,那对铜钱的接受程度,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伤害的不仅仅是白河诸部这些铜钱的持有者,还有部落本身的信誉。

所以,当前的“货币”,本身就得有用。

好在熊部落生产出来的青铜器在各个部落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