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单式记账法(2 / 5)

坊……几乎所有需要耗费物资或者涉及到收支的产业,都采用这种流水账式的记录法,上面的内容,也大多数跟这些有关。

就比如,熊洪手中的这册“账簿”,记录的只是从正月十六到正月三十日,这半个月的部落收支情况,不单单只有粮仓的信息,里面消耗了多少麻皮、织了多少布、用了多少铁矿石,出来多少铁器,都是按照这样的文字叙述,来进行记录的。

并不是不想记录更多的内容,而是书册的篇幅有限,只能记下这么多,不然,书册还能更厚一些。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所谓“书契”,刘熙在《释名》一书中称:“书,庶也,记庶物也。亦言着也,着之简纸永不灭也”,“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熊洪闭上眼睛想了一想,结合后世的记账方式,想到了什么,不过这样的记录方式,现在看来,就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账目混乱不堪,就像现在这样,半个月一册,还有去年堆积的,熊洪从上面根本无法直接看出,粮仓每个月支出多少粮食,还剩多少粮食,只能看熊巫的汇总信息,或者更干脆一点,去现场看;

第二,条目很不清晰,比如要找麻布的产出、去向信息,熊洪得一条一条地从几十册账簿中找出来跟麻布有关的信息,再按照时间一笔一笔地进行汇总,这个工作量……也难怪熊巫会头大;

第三,无法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要光是部落内部的物资调配也就算了,还涉及到其他村子、其他部落的交易,具体这个村子收了几次、多少粟籽上来?那个部落给了多少皮衣、工具过去?都无法直观地展现,需要从这些书册或者竹简上一条条地找,那这些东西翻起来,就更让人头疼了。

况且,这种流水记账的方式,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熊巫一样有成熟的经验,在记录的完整性上毫无问题。他们在物资的“出入”信息上,对时间、地点、数量、物品名称,有些人的记录还存在关键信息的缺失,更加重了熊巫核查的负担。

这个问题熊洪不是没有注意到,但这两年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熊年元年的冬天倒没有太多的事情,也被熊木喊去研究轨道了,对账目记录的事情,自然就没有太多关注。

况且现在这种流水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