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军事力量(2 / 4)

>

再比如麻皮的供应,不仅需要提升亩产量,还需要开辟更多的麻田,熊洪觉得这些麻皮能放很久,可以多储存一些。

人手需要增加,工具需要改进,而原材料的来源也要去探索,寻找到更多的供应地……

接着是对各类工坊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流程的改进。

逐渐提高生产过程中畜力的普及,改良生产环节,也是来年部落的一个重要工作。

在部落的舂米、磨坊以及造纸、矿石破碎这些工坊,水利器械和畜力的大量使用,大大降低了人员数量,也提升这些工坊的效率,故而对熊洪来说,需要不断地去改良这些技术。

很明显的例子,熊木改进的连机水碓和纺织工具,大大提升了生产速度,单个机器生产布匹的速度甚至达到了一天五匹,这放在以前使用腰机,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而且熊木也在不断地尝试,将水车的动力接入这些工具中,以更少的人力、更大的产能进行生产,目前已经有些头绪了。

还有就是对族人个人能力——生产技艺和知识的提升。

熟悉生产流程的族人,自然要比完全陌生的族人要更受欢迎,所以熊洪也准备让专人来负责,把各个工坊里,负责具体生产的族人能力给提升一下。就相当于后世的一些“技术学校”,专门教导一些学生从事专职的岗位。

而随着部落规模的扩大,劳动力逐渐充足,有些生产工艺上,可以尝试进行“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了。

今年去白河诸部进行“密切交流”,带去的食盐、布匹、工具等都非常受欢迎,也为部落换回了大量的人口、兽皮和其他原材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部落各类工坊的发展。

以食盐生产为例,原本每个月能提供3000斤食盐,通过工艺的改进对“流水线”的运用,以及畜力、水利的使用,现在树巫带着的30名族人,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专门从事盐矿的采集、运输,运到部落的破碎坊,另一组则进行溶解、过滤、熬煮等工序,生产的速度快上很多,目前已经达到了每个月5000多斤的产量。

更备受瞩目的就是在教育方面。

除了编写新的教册,部落还对符合要求的族人进行了考核,从中选拔出一批掌握知识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