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烧毁。这条栈道,每隔一定的距离,还树立一架梯子,供墙内生活的族人登上围墙,防御外部敌人的进攻。围墙顶部宽约一米,用土夯实后抹平,并铺上了粟杆制作的小屋檐,将雨水从墙顶经导流槽流到地面,减少雨水对墙顶的侵蚀。
在南门和东门,还对墙体进行了加厚、加高,并按照后世城楼的样式,修建了高约5米,宽约4米,长度在20米的楼台,楼台靠近围墙内侧,还修建了一条楼梯,供族人上下。
南门和东门各是一个宽3米,高4米的门洞,大门有两层,靠外的门用厚实的木头捆扎成木排,用绞索的方式悬在楼台上,而靠内的门,则是用更轻一点的木料制成。
至此,经过30多天的辛苦劳动,整个部落120多人共同努力下,围墙终于建好了。建好的围墙整体长度在1300多米,平均底部宽2.5米,顶部1.2米。
围墙上的栈道也顺利铺设完成,便于族人巡逻和防御。在围墙的转角处,特别加固了支撑结构,以确保围墙的稳固性。
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如木材的短缺、雨水的侵扰等,但族人们凭借着智慧和团结,一一克服,最终建成了这座在这个时代看来,极其宏伟的建筑。
围墙的建成,不仅增强了部落的安全性,也为族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空间。按照之前规划的,族人们开始在围墙内部建设新的居住区、储物区以及兽栏,整个部落的面貌焕然一新。
看着这座由自己亲手建起的围墙,族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的重要保障。
围墙修好的那一天,张洪大方地让人宰杀了一头鹿、一只山羊、一头猪,让巫带领着族人向天祈祷祭祀,而参与建设的人,无论是熊族的还是其他族的,都品尝到了张洪亲自下厨做出来的美食。
韭菜炒蛋、鲫鱼汤、白菜炖肉、烤羊排……整个营地欢声笑语直至半夜,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
夜幕降临,篝火燃起,火光映照在每一张满足与幸福的脸上。族人们围坐一圈,分享着白天的辛劳与夜晚的欢乐。张洪站在人群中央,手持木杯,向所有人致以诚挚的感谢:“是大家的辛勤付出,才让我们有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