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82章 教授三问,心服口服(5 / 8)

荷李活道,搭天星小轮去尖沙咀钟楼;

    乘小巴到深水埗、观塘的街市,看普通市民的生活;也特意去到新界的沙田、大埔、元朗,甚至一些偏远的村落,像锦田的吉庆围、屏山的邓氏宗祠……这些地方的地名都很有趣,也各有故事。”

    柳茹梦的讲述自然而流畅,将她初到港岛那段深入市井考察的经历娓娓道来。

    而现场的嘉宾们,听对柳茹梦如此亲切地说起港岛的一个又一个的地名,一条又一条街,心中也涌起了一丝自豪感来。

    “听到‘雪厂街’,我便好奇为何叫‘厂’;看到‘赤柱’的路牌,会思索它的由来。

    碰到的每一个奇特的名字,都像是一个待解的谜。于是,我去了港岛的公共图书馆,借阅了《香港地方志》、《新界风物考》、《九龙街道命名考源》等等许多记录本地历史地理的书籍。

    我只是带着一份对这个接纳了我与母亲的地方的好奇与尊重,去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了解。这些知识,并非为了比赛而准备的,只是因为我想真正认识香港。”

    柳茹梦的这一番话,坦诚清晰,不卑不亢。

    瞬间就博得了几乎所有人的好感,大家也都理所当然地接受了她的这个解释。

    人家毕竟下了这样的苦功,知道这些题目的答案,自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然而,她的话音刚落,评委席上一位以严谨甚至有些古板著称的历史学教授评委李秉正教授,立刻举起了手要求发言。

    得到主持人许可后,李教授站起身,扶了扶眼镜,犀利的目光透过镜片射向柳茹梦,语气严肃:

    “柳小姐,你说的经历很动人。但作为评委,我必须为比赛的公平负责。

    仅仅凭你一番话,难以打消大家对这满分成绩的疑虑。为了验证你所述的真实性,也为了对所有参赛者公平……

    我能否在此当场,再向你请教几个类似的、但可能更生僻一点的香港地名或习俗来源?无需写在答题板,请你口头即时作答!”

    不得不说,TVB为了,对外显示比赛的公正,请来的这些评委都是具备专业性和社会地位的,他们不可能为了TVB的比赛热度,而牺牲自己的社会名誉。

    所以,这些评委都是很负责的,在各项打分和评判的时候,是相当的公允,

    有疑问的疑问的时候,他们也会当仁不让地提出质询。

    不过,这对于柳茹梦来说,却无疑是公开的挑战!

    现场瞬间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方逸华眼中,也是在瞬间闪过了一丝精光,她不相信柳茹梦真有如此渊博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