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报纸上也登着霍震挺和小林天望之争的爆炸新闻,也刊登着他国政治军事的重要分析与社论,但在这些读者眼中,《亚洲日报》的老板是谁、有没有董事头衔、资产几何,此刻完全不重要了。
重要到让他们心痒难耐、热血沸腾的,只有项少龙的生死前途和秦朝的风云诡谲!
《亚洲日报》?
此刻在他们心中,只是承载那神作《寻秦记》的纸张载体罢了。
这种阅读热情迅速化为极具感染力的集体行动。
当天下午,十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读者,不知是谁提议,竟真的找来一块大横幅,在白布上用醒目的红漆写下几个大字:“求立刻出版《寻秦记》单行本!!!”
他们举着这简易的横幅,直接冲到了《亚洲日报》社位于北角的编辑部楼下,引得行人纷纷侧目。
大楼保安上前交涉,试图请他们离开,但这些人只是固执地高举着横幅,眼神里满是热切:“大佬!唔该同上面反映下啦!一天几千字点够喉啊!”
“出书!一定要出书啊!连载等死人啊!”
“我们要项少龙!
要睇佢点打天下!”
喊叫声夹杂着路人的笑声和拍照的快门声。
这种原始的、直接得近乎粗鲁的表达方式,却最真实地呈现了《寻秦记》对读者的巨大魔力。
它将这部小说在港岛的热度推向了新的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