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烧完的火塘还暖着(第1/2页)
楚瑶踏上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沙滩时,海风带来的咸腥味一如往昔,可她记忆中那座低矮破旧的祖屋却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崭新的、甚至有些不伦不类的青砖建筑,门楣上用笨拙的刻刀凿着三个大字——不愿书院。
这名字像一根刺,瞬间扎进她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她曾对无数人说过,她不愿成为英雄,不愿被铭记,只愿做个无名渔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们听懂了,却用最讽刺的方式“纪念”了她的不愿。
她缓步走近,门口聚集的几个妇人看见她,先是惊愕,随即脸上堆起近乎谄媚的敬畏,纷纷躬身让路,嘴里嘟囔着,却一个字也说不清晰。
楚瑶没有理会她们,径直跨过高高的门槛。
屋内的陈设简单得可笑,正中央是一个简陋的讲台,上面没有圣贤牌位,没有经书典籍,只用一块红布托着一只洗得发白的旧布鞋。
鞋底磨损严重,鞋面还有她儿时自己笨拙缝补的针脚。
那是她十六岁离村时,唯一没舍得扔下的东西,后来在一次逃亡中遗失了。
原来,是被他们捡了回来,供奉成了圣物。
她静静地看着那只鞋,仿佛看到了一个被抽离灵魂的自己,被他们塑成金身,摆在这里,供奉着他们的懦弱与祈望。
夜幕降临,书院里的人渐渐散去,只留下一个佝偻的老人守着门。
楚瑶没有惊动他,像一只狸猫,悄无声息地从后墙翻了进去。
她没有走向那个讲台,而是熟门熟路地摸到后厨,那里有她儿时烧火用的火镰和火石。
冰冷的铁器在掌心摩擦,迸出细小的火星。
她走到讲台前,没有去碰那只鞋,而是轻轻拉起垂下的帷幕一角,将火种凑了上去。
干燥的布料贪婪地吞噬着火苗,橘红色的光线迅速向上蔓延,照亮了她平静无波的脸。
火势渐起,木头发出的噼啪声像是某种古老的祝祷。
她没有逃,而是退到门槛边坐下,从怀里掏出一只粗糙的泥哨,凑到唇边吹响。
哨声干涩、跑调,正是当年村里那个最爱跟在她身后的傻小子,捏了十几个次品后,送给她的唯一一个能响的。
尖锐的哨声划破了渔村宁静的夜。
很快,杂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村民们提着水桶,端着木盆,冲了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