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你不在的时候风说了话(2 / 4)

    忽然,三名随行的盲童齐齐转头,伸出小手指向东南方向。

    其中一个孩子轻声说:“烟姐姐,那里有个人,一直在哭。”另一个孩子接口道:“可她的脸上没有眼泪,哭声是从心里发出来的,像撕裂的布。”

    柳如烟立刻循着孩子们指引的方向掠去。

    在一座偏僻村落的灶房里,她找到了那个“哭泣”的源头。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妪独自坐在冰冷的灶前,一言不发,借着微弱的月光,一页一页地撕着一本厚厚的族谱。

    她撕得极其缓慢,每一页都撕成细碎的纸条,尤其是在记载着家族女性“贞节牌坊”的那几章,她更是将每一个字都撕得粉碎。

    柳如烟的到来没有引起她丝毫的反应。

    老妪没有反抗,没有辩解,甚至没有抬头看她一眼,只是沉默地将那些碎纸投入灶膛,划亮火石,点燃。

    火光映着她沟壑纵横的脸,那上面没有泪痕,只有一种燃尽一切后的平静。

    柳如-烟没有阻止,她只是将手掌轻轻贴在冰凉的地面上。

    瞬间,无数细碎的波纹涌入她的识海。

    那不是愤怒,不是仇恨,而是一种被禁锢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枷锁,在此刻终于被一个无声的动作撬动时发出的、剧烈的松动声。

    她看着那燃了一夜的纸灰,在自己的笔记上写道:“原来沉默也能震耳欲聋。当痛苦不再需要观众时,它就开始真正地愈合。”

    几乎在同一时间,远在北方的楚瑶也收到了一封匿名信。

    信中没有文字,只有一张模糊的相片。

    相片上是一片荒凉的山坡,数十块粗糙的无字石碑杂乱地立着,高低错落,仿佛一群沉默的守望者。

    信封里还有一张手绘地图,标明了这片被当地人称为“哑坟”的地方。

    信的背面用炭笔写着一行小字:“它们的位置,恰好避开了所有官方祭坛的方位。”

    楚瑶亲自赶赴现场。

    荒坡上的风很大,吹得人衣袂作响。

    那些石碑确实如相片所示,没有任何标记,却予人一种莫名的庄重感。

    当地向导告诉她,没人知道这些碑是谁立的,为谁而立。

    但每逢重要的节气,总会有人悄悄来到这里,在碑前摆上一碗米饭,一双新鞋,或是一封未署名的信,然后默默离去。

    楚瑶在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