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如今的冀州,户口已然翻了一番,全州约有六十万户,三百万人口。这还不算州郡世家内藏有相当规模的隐户。
因此,晋武帝司马炎分封诸王,起初最看重的就是冀州。开国之后,他先后在冀州分封了安平王、平原王、赵王、河间王、常山王、渤海王、高阳王、中山王、章武王、清河王,同时又在其中安插了博陵郡公、巨鹿郡公、乐陵郡公三大开国郡公。偌大一个冀州十三郡,竟然没有一个由朝廷全权直辖的郡国,实在是咄咄怪事。
不过也得益于此,冀州诸国的治理与监管也变得更加宽松,这才有了刘羡北投司马乂的空间。
常山王司马乂所就封的常山国,地处冀州的西北部,西面就是太行山,北面则是著名的北岳恒山,是当年汉明帝降生的龙诞之地。想要从洛阳前往这里,行人一般是自河桥北上,然后再沿大河东走,抵达魏郡后折而向北,沿路经过广平、赵国两郡,大概经过一千五百里的路程后,就可以抵达常山的国都——真定。
但刘羡毕竟是非常时期出逃出来的,他不可能走正常的路线,尤其是想到,可能经要过邺城与赵国,一旦被发现身份,被扭送回洛阳,那真是万事休矣。
因此,刘羡决定另走远路。
他先是自河内北上天井关,由此翻越太行山,抵达并州上党盆地。自从郝散之乱后,上党百废待兴,到现在仍然没有恢复生气。
然后是过谒戾山,进入太原盆地。这里的地貌极为奇特,并不似关中土塬迭起,而是两面奇山相逼,中间汾水将平坦的盆地分为两半,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就好似置身在裂开的天神掌中一般。
离开晋阳,再至新兴郡晋昌。这里人烟已较为稀少,除去守关的军士外,基本都是匈奴人在耕种放牧,河北的第一大河滹沱河,就是从这里奔涌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