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不公。
说来问题倒也不大,无非是司马冏的掾属在考绩时,对于那些主动讨好行贿的公卿网开一面,对于没关系的寒士反倒格外苛刻,这是人之常情。但事情就是这样,不捅出来的时候,大家可以当做无事发生,但有人上表,那事态就大不一样了,众人纷纷议论说,大司马是在以权谋私,排除异己。
这极大地损害了司马冏的颜面,令他大为恼怒。得知消息后,他当即以桓豹涉嫌参与东莱王谋反一事为由,将桓豹抓捕下狱,严刑拷打了一番后再放出来。等众人再见桓豹时,此人已经手脚尽断,皮焦肉烂,哪怕勉强养好伤,身体也算是残废了。
但如此一来,大司马府的新政饱受质疑,考绩一事自然就推行不下去了。
当然,最令他感到棘手的,还是最先发生的司马蕤谋反案。
“事情是怎么泄露出去的?不是说好,办得密不透风吗?”司马冏烦躁地对众人指责道。他所指的,是秘密处死司马蕤一事。
为了维持自己的仁德形象,司马冏一开始就放出命令,不打算处死司马蕤,而是仅将其废除爵位。但兄弟两人走到这个地步,司马冏怎么可能心里不恨呢?同时在他身后支持者不明的情况下,司马冏很快下定决定,要将他斩草除根。
但此事不能明面上来做,葛旟便想了个主意,明面上可以先徙封司马蕤为微阳侯,令其置国。表面上这么看,足以见司马冏的恩德。但实际上,等司马蕤到了封地,司马冏便直接向上庸内史陈锺下令,用金屑酒秘密处死司马蕤。等司马蕤死后半年,再宣传说他忧惧而死,谁也不能说司马冏的不是。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司马蕤死了才不到半个月,司马冏得知死讯才三日,洛阳就传出风闻,说什么微阳侯已死,时间、地点、人物都传得有鼻子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