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元帝混乱(2 / 6)

子将来一定会坏事儿了啊!

这居然都不换?

刘邦瞳孔地震。

——他虽然没有更换太子,但那也不是因为什么深情厚谊,不论是夫妻之情还是父子之情,纯粹是因为时局、江山、利益的需求而已。

但,如果汉宣帝不是因为这什么见鬼的完全不像是老刘家的深情厚谊,而是因为那“其他儿子都不怎么样”的原因,所以才没有更换太子的话……

太子都已经是这副德行了,那其他的儿子得差成什么样?!

他老刘家的血脉传承到后来,竟然会出现那样的一群废物吗?

……不管是哪个原因,好像都不是什么好事儿呢。

刘邦难得心情沉痛起来。

-

但除了因此的情绪震荡之外,最吸引刘邦注意力的内容,是那个“西汉的倾覆不过拖延几年”的论断。

是的,论断,如此绝对而不留余地,如此理所当然的,论断。

被这句话吸引的,不只是刘邦,还有其他一切头脑清晰、对天下在意的皇帝以及皇权代行者——如嬴政,如吕雉、刘恒、刘启、刘彻,如李渊、李世民……

即使换一个性情刚硬,手腕高明的皇帝,也不过是能够拖延几年吗?

这样的评价,让他们都陷入了短时间的迷茫之中。

在过往他们受到的教育和周围人的言论、史册上的记述之中,都并非如此。哪怕是先秦时期的史册,同样不曾言说什么“即使换一个君主也不过拖延几年”的内容。

因此,不少皇帝心中是茫然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在短暂的恍惚之后,对此又仿佛有了些许明悟——

作为参与过秦末农民起义大势的刘邦,就有些感触。

而作为极具政治敏锐度、堪称天生皇帝的嬴政,在听过了之前关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内容后,也有些感触。

是“天下大势”吗?

刘邦不由对张良道:“乃公也感受过那样的天下大势,绝非人力可以逆转。想来当初天下一统,同样是大势所趋……”

张良叹息垂目,这是对刘邦的话的默认。

天下大势啊……大势!

人力,如何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