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失败·杯水车薪·追讨赋税(2 / 3)

绪,怒骂出声。

也有人凄凄惨惨戚戚:“怎么会这样,竟然还要追讨税收,还加派辽饷,这还让人活吗……”

综合下来,人们的态度其实是一样的——明朝朝廷怎么能这样?明朝朝廷竟然能这样?明朝朝廷打算干什么?

更准确一点来说,皇帝是想干什么?皇帝是个什么玩意儿?

崇祯三年,年底了,免除崇祯元年和二年的、还没有交上来的赋税,这什么鬼命令,他们可不觉得这是真心为百姓们考虑——这赋税要是真的要免除,真的为百姓着想,那就早点免除啊!

现在免了算什么?

普通百姓,只要还有一点点可能的,哪怕是借债,在崇祯三年年底这个时间点上,都一定已经把元年二年的赋税都给交上来了……家底已经掏空,债务已经背上,说不定还是高利贷……可能到了崇祯三年年底这个时候,早都已经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了。

现在你免除元年二年还没交上来的赋税,算什么?

之前没交上来,到了三年年底还没有交上来的,要么就是硬茬子,什么也不怕,根本就不交税的;要么就是之前就已经完蛋,说不定早就流离失所死的死逃亡的逃亡了,家里面早没人了……

这两种,都用不着你现在减免赋税。

要减就早点减,比如,现在是崇祯三年年底,你直接宣布崇祯四年的赋税减免了,这样就行了!

结果你不。

不仅不,还要加派辽饷,催缴各项赋税——这是在赈济灾民吗?这是一个正常的赈灾的态度吗?

“这岂不就是说,那陕北的人,如果回到家乡了,立刻就能被当地官府催缴赋税?”有人琢磨了一下,不可思议道。

她还真没见识过这样的赈灾方式的——不不减免如今的赋税,减免数年前的还没交的赋税,这边本就受灾的人跑出去,接受招降选择回来,立刻就得交赋税……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儿吗?

或者说,这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儿吗?

这,皇帝到底想不想要赈济灾民,到底想不想要安定地方?

不说那十万两金子根本不够用了,就是够把百姓们都送回家乡,那也不够他们接下来的生活的——更不够生活再加上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