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每年的微博之夜都是华夏重要的大晚会之一。
以实事,时尚,影视为主题。
嘉宾阵容和奖项边界也愈发宽泛。
军事,罪案,航空航天,游戏,电子竞技,电子信息,就没有微博不参与评奖的内容。
虽然后来在短视频时代被压成了二线媒体平台,但其影响力依旧相当恐怖。
越往后,奖项划分也越来越细。
光艺人就能划分出“欢迎”,“榜样”,“瞩目”,“新锐”,“号召力”,“质感”,“实力”,“魅力”……
但凡能用的标签都用上,而且每个奖项还未必只颁给一个人。
微博自身也在努力借此拓展关注度。
让更多艺人沾光,才能维持自己的影响力。
本身这就是一门生意,需要有人来为他带流量。
但只有两个奖项,是自打微博之夜伊始就存在,且每年有且只有一人能够获得。
就是自打第二届微博之夜开始确定的微博KING和微博QUEEN。
因为第一届还没叫微博之夜。
这俩奖项的获得者,基本都是当年流量最大的艺人。
而且不是那种粉丝捧出来的,在某些封闭圈子内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