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片子内容挺惨,上来没多久就被屠村,而且是最触目惊心的三光形屠村,再倒序。
讲述一人一牛在战争年代,于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世中苟活的故事。
并以此隐喻华夏从人到国的命运。
八路军,日军,土匪,难民。
一拨又一拨人来来往往,牛二却始终守着自己的奶牛。
就像底层人民坚守着自己的土地。
这部戏中,也诞生了那个黄博的著名表情包。
就是捂脸偷笑的那个。
而且这戏的一大优点,就是全员方言,听着特别质朴。
就如张远所想,这时候的管唬也相对纯粹。
虽然也有一点点夹带私货。
比如这片中也出现了一位从未杀过人的“单纯新人鬼子”。
被鬼子队长逼着杀人练手。
又是鬼子里也有好人的套路。
不过剧情上对应了之后想杀牛吃肉的难民,不显得违和。
不是陆穿那种为了展现岛国人善的一面而特意安排了一个重要角色。
这个“善良”鬼子,最后与一位国军残兵激情对射,同归于尽。
张远看到这里时,瞥了眼一旁的管唬。
这不就是在隐喻鬼子和国军拼到两残,然后有人出来捡了桃子……
在世纪初,的确有部分人时兴这种思潮,认为是捡了国军元气大伤的便宜。
反正很难评。
而且大院子弟之间,文官系和武官系之间也有分歧。
管唬是典型的文官系,有明显的反战思潮倾向。
可惜是无差别反战。
所谓的无差别,就是原则和立场混乱的反战。
陆穿也有类似倾向。
张远收回自己的目光。
罢了罢了。
他会投这片,纯是看黄博。
博哥在这部戏里的表现,堪比《树先生》中的宝强。
后来去威尼斯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