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问题!
皇帝的目光,如同两把利剑,落在了他的身上。
“李爱卿,”皇帝拿起那本弹劾奏折,轻飘飘地晃了晃,语气中带着一丝戏谑的冰冷,“你刚才说,沈素心‘军心大乱,粮草尽毁’?”
“你再看看这个,”皇帝又让人呈上了兵部最近一个月的军需账册,直接扔到了李嵩的脚下,“这是你兵部的账,涂涂改改,颠三倒四,朕的户部尚书说,这账册,连他府上三岁的孩童都比你们算得清楚!”
“一个,是账目清晰,提前半日送达万石新米。另一个,是账目混乱,让朕的将士连饭都吃不饱!”
“李嵩,你现在告诉朕,到底谁,才是我朝的‘巨蠹’?!”
“轰!”
李嵩的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他双腿一软,“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浑身抖如筛糠,冷汗浸湿了朝服。
“臣……臣有罪!臣用人不明,请陛下降罪!”他除了磕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看着他那副狼狈不堪的样子,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厌恶。他甚至懒得再多看他一眼。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太子朱常洛,缓缓出列了。
他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启禀父皇,”太子躬身行礼,态度恭敬,却又不卑不亢,“儿臣以为,李尚书固然有失察之罪,但眼下当务之急,并非追责,而是该如何解决我朝军需供给之积弊。”
他没有落井下石,反而是在为李嵩“求情”,这番姿态,立刻赢得了不少朝臣的好感。
“哦?我儿有何高见?”皇帝饶有兴致地问道。
“儿臣不敢言高见。”太子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奏疏,双手呈上,“只是,护国夫人沈素心在离京之前,曾托儿臣,将此《军需供给革新疏》转呈父皇。她说,此法,或可为我大明,节省百万军费,打造一支,再也不必为钱粮发愁的强军!”
又是沈素心!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那份奏疏上。
皇帝接过奏疏,展开细看。
这一看,他便再也挪不开眼睛了。
“以商养战?”
“军商合一,打造北境黄金商路?”
“利润反哺军费,建立自给自足之军需体系?”
奏疏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像一颗颗炸雷,在他心中轰然炸响!
这份奏疏,大胆!疯狂!却又……精妙得令人拍案叫绝!
它提出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解决粮草问题的办法了,而是一个足以改变整个大明财政和军事格局的,宏伟蓝图!
如果……如果此法真能成功,那困扰了大明数十年的边防空虚、国库亏空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妙!实在是妙啊!”皇帝忍不住击节赞叹,他看向太子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前所未有的欣赏,“此疏,构思之巧妙,格局之宏大,远超朕之六部九卿!”
太子心中一喜,但面上依旧平静:“儿臣不敢居功,此皆沈大人一人之功劳。”
“沈素心……”皇帝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眼中光芒闪烁。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让整个大殿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最后,他缓缓开口,下达了今日的最后一道谕旨。
“传朕旨意,兵部尚书李嵩,玩忽职守,用人不明,罚俸一年,闭门思过!”
“至于沈素心……此女有大功于社稷,当赏!具体如何封赏,容朕,再想想……”
朝会,散了。
李嵩被人搀扶着,失魂落魄地走出了皇极殿,他知道,自己虽然保住了官位,但经此一役,圣心已失,他的政治生涯,已经走到了尽头。
而太子,则在一众官员敬畏的目光中,昂首挺胸,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