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各种精密仪器对准了不同区域的“星辉光苔”样本和微型的星尘网络节点模拟器。他们尝试定量分析“星之子”能量脉冲的成分、频率以及对不同生物、能量结构的特异性影响。
“不仅仅是提升灵敏度,”一位生物能量学家指着数据流惊叹,“看这里,被脉冲拂过的光苔,其内部能量转换效率提升了15%,生命周期信号也增强了!这……这简直像是一种定向的能量进化催化!”
另一组数据则显示,当科研团队主动修复一处空间损伤后,不仅“星之子”会产生愉悦波动,连那片区域的星尘网络节点传输效率也会有微弱提升,能量损耗降低。
“它们之间确实存在我们无法理解的共生循环!”θ-9总结道,“我们的‘守护’行为(修复空间、维持平衡),会得到‘星之子’和星尘网络的正向反馈(能量纯化、效率提升、生物强化)。而这种反馈,又能进一步增强我们‘守护’的能力(更敏锐的预警、更高效的能源利用)。这是一个强大的正向增强回路!”
这一发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霍哲立刻指示:“将‘共鸣’项目 findings 优先应用于‘草蛉’平台的迭代升级。尝试在平台设计中加入可接受‘星之子’能量脉冲的接收和放大结构。同时,生态维护和空间结构稳定项目的优先级提升,这不仅是消除威胁,更是直接增强我们整体实力的途径!”
生态舱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科技突破增强防御与感知能力 → 主动清理和维护环境获得成功 → 引发“星之子”和星域环境的正向反馈 → 反馈进一步助力科技研发和整体效能 → 更强的能力和更安全的环境允许更深入的探索和发展。
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之下,暗潮依旧在深空涌动。
【“巡天司”例行报告:监测到多次极远距离、极低强度的量子密钥交换信号】
【信号源:位于星耀之渊外侧旋臂远端,无法精确定位】
【信号模式:与已破译的“虚空撕裂者”部分通讯协议片段存在高度相似性(87%匹配度)】
【内容:高度加密,破解进度缓慢】
【分析:疑似“虚空撕裂者”残余力量或在与其外部主力进行联络,可能是在汇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