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全球材料学界炸开了锅(两章合一)(2 / 5)

环节。

只见一位被点名的记者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话筒,他起身看向陆安问道:“您好陆先生,我是《科技新闻网》记者,这个‘五号金属’在应用领域的前景如何”

发言台上的陆安顿了顿,然后不急不缓地回答:

“它将会对多个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尤其在军事领域对战斗机性能的提升具有里程碑意义,例如将直接推动发动机叶片、起落架等关键部件的革新。”

“就这么说吧,在航空领域的发动机叶片寿命能从原来的500个小时提升到15000小时,用这个材料造的飞机发动机,能绕地球7500圈不用检修。”

“在能源领域,核反应堆的设计使用寿命可以轻松突破百年大关。”

“在医疗领域,可用于人工关节、心脏支架等植入物,其抗疲劳性能可大幅延长植入体寿命,减少患者二次手术风险。”

陆安看向那位提问记者笑道:“虽说我们是为了自家新一代机器人的需求而研究的这个金属材料,但其应用领域是极其宽泛的。”

毫无疑问,这绝对又是一大管制级的材料,必然是严格管控流向的。

光是航空领域对于战斗机性能的提升,这玩意就不会轻易出口,可以这么说,战斗机采用这个材料造出来,堪称是一机传三代,人走机还在。

过了片刻,第二个记者提问:“您好陆先生,我的问题是关于该金属材料的成本和量产问题,从您先前的介绍来看,这种金属材料的制造工艺极为复杂,涉及纳米级工程和精密处理,请问贵公司目前能否实现规模化量产它的成本是否高昂到只能应用于极少数尖端领域谢谢。”

这个记者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便静等答复。

陆安如是回答:“现阶段材料的生产确实极具挑战性,它需要超净环境、超高精度的精密控制,以及耗时的‘晶界工程’的处理。”

“目前我们的产能肯定非常有限,成本也不便宜,肯定是超过了任何现有的金属材料。”

“任何革命性技术在诞生初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取得了核心突破,证明了‘不可能三角’可以被打破,并掌握了实现它的全套科学原理与工艺路径。”

“接下来,我们的工作任务重心就是优化工艺流程,想办法提升产能效率和良品率,逐步降低成本。它的应用肯定是从最高端的领域开始,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有信心让它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就像固态晶格电池。”

……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陆安又一次搞了个大新闻出来,“纳米晶格自适应合金”、“五号金属”这两个新名词迅速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文章的标题和报道里。

接下来的几天,新闻都在报道这个事情。

一项基础材料的飞跃式突破,对于上层应用而言能够带动一系列领域的飞跃式发展。

陆安搞这个材料主要是为自己搞的机器人进行硬件的迭代升级,但五号金属搞出来后,能起飞的不仅仅是机器人这一个细分行业。

战斗机、核聚变反应堆、汽车与轨道交通、能源与基础设施等等诸多领域,都会因为新材料的应用而飞跃发展。

显然,不管是搞电池还是搞金属材料,还是搞定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与星流工具。

陆安都是搞底层技术突破,因为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人类文明整体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去搞更上层的应用,陆安就是再天才,时间也不够用。

而随着时间一年年过去,距离“蒙特摩洛斯”小行星撞击危机愈发临近,光是靠陆安一人发力,肯定是来不及的。

把底层技术搞定,其它各行业的参与者自然而然就在各自行业推动快速发展,从而整体上带动国家乃至人类的科技水平飞跃。

陆安自己又掌握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