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人的机械架构,计划采用纳米晶格自适应合金打造机械复合结构。
正在研制的纳米晶格自适应合金,轻量化且具备超高强度,可支撑仿生人承受诸如坠落、撞击等极端物理冲击,该合金材料还同时具备超高的可塑性和稳定性,是内部机械骨骼材料的不二选择。
外观要达到能与人类以假乱真的程度,还需要搞定具备人类皮肤的生物特征与质感的人造表皮技术。
仿生躯体内部集成微流体管道,输送冷却剂。
这套冷却液循环系统是模拟人类血液循环,当然肯定没有人类的血液循环系统和毛细血管网那么精细,但精细程度相对来说也是十分惊人的了。
除此之外,还要设计一套伪消化功能系统。
显然,这是为社交模块而设计的,也就是仿生人是可以支持进食的,食物在仿生胃袋里被微波分解为无害残渣。
陆安给仿生人设计了一套多光谱感官系统,视觉能力具备可见光与红外/紫外波段,波长220-1100纳米,动态聚焦速度比人眼快10倍;听觉能力在20hz至80khz,可接收次声波,支持声呐定位。
这一系列的功能,也意味着仿生人是个耗电大户。
所以,需要搭载3000wh/kg能量密度的固态晶格电池,电池净重40公斤。
充满电可达120度电,续航时长可达30到100个小时。
续航时间的波动率这么大主要是看具体场景,如果需要频繁运动或者剧烈运动甚至是打斗,各项系统全开,功耗就会大幅成倍飙升,最高功耗每小时可达8度电,这种情况下甚至只能支撑15个小时。
但如果只是像个木头人站岗不动,低功耗运行时,每小时的耗电量不足0.85度。
电池是仿生人整个躯体占重量最多的模块,为优化躯体内部空间资源,这40公斤的电池要拆成5块大小不一的电池分布在躯体内。
这么做也有另一个潜在好处,其中一块电池受损,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将之关闭,不影响其它电池的正常能力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