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形变能力设想,那不成变形金刚了?(5000字)
李风庭本以为远程控制武装机器人的延迟可能会到500ping值,结果没想到连400ping都没过就这个延迟数据,绝对超预期的。
因为正常情况下根本用不到1500公里那麽远的距离,战争状态下,操作武装机器人的人类战土并不需要部署在上千公里那麽远。
大后方在距离前线战场100公里以上200公里以内完全足够,寻常火炮射程根本就够不着。
若是求稳,也可以再延长100公里。
让操作员部署在距离前线300公里的大后方,这个距离,敌人想越过前线的武装机器人攻打后方的操作员部队,就只能用飞弹了。
但要实现300公里距离的飞弹突防,敌人打击成本是会蹭蹭增。
而且己方也不可能让控制武装机器人的操作员密集扎堆,一定是分散开来的,操作员在全向运动平台里移动,可以在一个固定位隐蔽起来。
对敌方而言,哪怕是飞弹最终艰难突破300公里内布下的重重防御网,最后都不知道打哪才好,会有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无力感。
按照现在的数据结果来看,如果距离缩短至200公里左右,延迟可能会下降到50ping值。
这个延迟数值,就算是玩家打游戏的体验都是很舒服的ping值区间了。
陆安瞄了眼李风庭说道:「若是有预警机的辅助,或者是用一个比较大型的无人机改装一下,
作为信道中转强化,延迟还能进一步得到优化。」
闻言,李风庭点了点头说道:「真要是在战争状态,肯定不会吝啬几架无人机的辅助。」
比如要是进入巷战,战场环境有很多建筑物阻挡,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无人机盘旋高空提供信号支持。
甚至招募一些技术很高的无人机飞手,控制穿越机在建筑内部快速穿插,进一步增强部队的整体态势感知能力,相当于已方是地图全开跟敌人打。
陆安沉声说道:「不过要想实现1000公里距离远程控制达到50ping值以下,至少需要5G通信技术的支持。当然,在当前的通信技术水平下,在距离上做些妥协,在机器人本身的硬体和软体算法上做些优化,也能达到使用标准。」
关于5G通信技术这个问题,陆安倒也没打算自己去搞。
交给仲兴丶桦为那些通信公司去点亮这个科技树就行了,虽然陆安也能轻松搞定,但他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所有的科技树都自己去点亮。
同时也得让别人有饭吃丶有生存空间,不然睁开眼全都是对手,一个朋友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