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去管它。”
“沙漠会越来越大,而百姓手里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少。”
“到时候沙漠进人退。”
一想到百姓因沙漠侵扰而流离失所,朱元璋眼神中满是忧虑。
“想出把沙漠锁起来的人,真是个天才。”
“这是伟业,这是奇迹,这是不可能完成的壮举!”
“但华夏做到了。”
……
“沙漠的流动是地表的风带动沙子移动”
“只要能降低地表的风速,就能实现防风固沙的目的”
此刻,历朝历代的古人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如何降低地表风速?”
“通过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三类方法”
……
大唐位面。
李世民猛地惊了一下。
“三种?”
“后世之人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连沙漠都能在他们手里玩出花来。”
……
“第1种:工程锁边”
“用树枝、石块、芦苇、麦秆等材料在地面形成1.5米的方格”
“然后连点成线,连线成面”
“给沙漠边缘加了一层铺盖”
镜头一转,漫漫黄沙表面铺满了一眼望不到头田字格方格,它们就像忠诚的卫士,牢牢地将风沙阻挡在外。
“就这样可以阻挡风沙侵袭”
“芦苇材料很容易获得,它所形成的草方格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大宋位面。
任何话语都无法形容赵匡胤内心的震撼。
“这简直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呐。”
“把沙漠全都变成绿洲,后世百姓又可以种地了。”
……
“不同的地区选用的材料也不同”
“在土质坚硬的地区,草方格施工就不太容易了”
“所以又选择了高立式沙障防风固沙”
“这种沙障用1.2米高的篱笆打入地下的立柱之间”
“稀疏绑扎树枝或芦苇”
……
三国位面。
张飞眉头微微皱了皱。
“为什么要稀疏绑扎树枝和芦苇呢?”
“沙子依旧能够通过缝隙。”
“岂不是白费功夫。”
诸葛亮听完后笑了笑。
“非也非也。”
“亮大胆猜测,这个稀疏才是高立式沙障防风固沙的关键。”
张飞越发纳闷儿了,急得抓耳挠腮起来。
诸葛亮羽扇轻摇,缓缓解释道:
“缝隙可以保证一部分风透过篱笆,这样既降低了风速,又避免篱笆被风吹倒。”
“在层层篱笆的阻挡下,风沙最终会被固定下来。”
……
“第2种:生物锁边”
“在有一定水资源的区域,推平沙丘,利用滴灌技术,种植耐旱植物”
画面中,无数推土机同时作业,在沙漠上将起伏的沙丘推得平平整整。
看到这一幕,历朝历代的古人再次被震撼到了。
“我等再次见识到了基建狂魔的厉害。”
“再种上红柳、梭梭树”
“这些植物的根能够牢牢锁住沙丘”
“树枝也可以阻挡风沙”
“比如红柳,它的根系深度可达10多米”
“宽度可达20多米”
“一棵红柳树可以固定一个沙丘”
此时视频底下零星弹幕开始飘了起来。
“锁边过后就开始分割包围了。”
“这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