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他老年授课的模样
最后定格在他写 “科技向善
永无止境” 的手写字上
博物馆里
每天都有参观者驻足在笔记本前
戴超视镜的少年第一次来参观时
超视镜突然发出 “滴滴” 的警示声
镜片上弹出当年 “数据幽灵符文” 的识别画面
附言 “警告:科技若脱离伦理
可能产生未知风险”
少年愣了几秒
摘下超视镜放进背包
小声说:“原来科技也会有危险
我以后再也不随便用超视镜看奇怪的东西了
”
林墨每年都会带公司员工来参观
每次都会站在展柜前讲解:“这本笔记本不是普通的旧物
是我们科技从业者的‘圣经’
它告诉我们
不管研发多先进的科技
都要记得‘为什么研发’—— 不是为了利润
不是为了名气
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好
”
每年 10 月 15 日 —— 黑盒项目灾难纪念日
康安医院旧址的纪念公园都会举办 “科技伦理论坛”
学者、科技从业者、普通市民坐在一起
讨论当下的科技伦理挑战
有一年论坛上
一位年轻学者提出 “AI 自主意识是否该拥有伦理权” 的争议
林晓站起来
引用了林建国当年的观点:“科技的伦理权永远属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