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开办学堂,教育大计(2 / 3)

咱们的孙子辈,也跟咱们一样,当睁眼瞎了。”

张河也激动地说道:“是啊,张先生。您家小山相公,不就是因为读了书,才中了举人,给咱们全村都争了光吗?”

“要是咱们村里的娃儿们,将来也能出那么一两个读书种子,那咱们青石村,可就真能在这十里八乡,都挺直了腰杆子了。”

李老四和赵老三他们,也都是一脸的期盼和向往。

他们自家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可也知道这读书人的金贵。

要是自家那几个平日里只知道满山疯跑的野小子、野丫头。

将来也能有机会坐在学堂里,跟着先生念几句“之乎者也”。

那那简直就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大好事啊。

当然,也有那么一两个平日里比较节省、或者家里劳力实在紧张的。

脸上露出了几分迟疑。

“张先生,这兴办学堂,自然是好事。”一个甲长有些顾虑地说道。

“可这建学堂得花钱吧?请先生也得花钱吧?”

“还有那笔墨纸砚,也不是个小数目啊。”

“咱们村这‘公中’的钱粮,虽然是比以前多了些,可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吧?”

“再说了,这娃儿们都去念书了,家里那些个劈柴、喂猪、拾粪的活计,又该谁去干呢?”

这话,也说出了一些村民的心里话。

张大山听了,也不生气,只是耐心地解释道:

“这位兄弟说的,也在理。”

“这兴办学堂,确实是需要花些钱粮。”

“可这钱粮,咱们可以从‘公中’那份‘兴办新营生’的本钱里头,先匀出一部分来。”

“毕竟,这培养人才,也是为了咱们青石村的长远发展嘛,也算是一种‘投资’。”

“至于这学堂的屋舍,咱们也不用盖得太讲究。”

“可以先利用村里那几间闲置的旧祠堂偏房。”

“简单修缮一下,就能用了。”

“课桌椅呢,就让柱子带着他那些个木工房的学徒们,用些个边角料,给它打制出来,也花不了多少钱。”

“笔墨纸砚,初期可以让孩子们先用那木炭条在沙盘上练字。”

“或者用最粗糙的草纸和自制的松烟墨,也能对付着用。”

“等将来村里‘公中’的钱粮更充裕了。”

“或者咱们那些个‘公中营生’能挣到更多的钱了,再慢慢地给它添置好的。”

“至于这孩子们上学和家里活计的冲突嘛。”张大山笑了笑。

“咱们这蒙学,也不是非得让他们从早到晚都待在学堂里。”

“可以上半日课,或者隔天上一次课。”

“农忙的时候,还可以放几天‘农忙假’,让他们回家帮着干点活。”

“总而言之,就是要让那些个想读书、也适合读书的娃儿们,都有个机会。”

“不至于因为家里穷,或者因为没人教,而耽误了前程。”

他这番话说得是既周全,又体恤民情。

也打消了那些个原本还有些顾虑的村民们心中的疑虑。

“那这教书的先生,又该请谁呢?”张河又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这可是个大学问,不是谁都能当得了的。”

张大山微微一笑,目光投向了早已在一旁含笑不语的周先生。

“这教书育人的事儿,咱们村里,还有谁比周先生更合适的吗?”

周先生听了,也是捋着胡须,朗声笑道:“呵呵,大山谬赞了。”

“老夫这点微末道行,误人子弟尚可,要说教化一方,却是万万不敢当的。”

“不过,既然是张先生和各位乡亲信得过老夫。”

“老夫自然也当仁不让,愿为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