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巧铺竹木,引清浇灌(2 / 3)

:“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今儿个,就先拿这旁边张河兄弟家那块坡地试试手。”

张河家那块坡地,离这处蓄水塘不算太远,但地势却高出了那么一两尺,平日里浇水最是费劲。

说干就干。

张大山先是仔细勘察了一下从蓄水塘到张河家坡地的地形和高低落差。

然后在心里头大致规划出了一条引水的线路。

他指挥着铁牛和柱子,带领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开始动手制作引水的“管道”和“支架”。

砍竹子,是个技术活。

得选那些生长了三四年以上、竹壁厚实、节疏竿直的老竹。

用斧头从根部砍下,再去掉枝叶,截成一丈左右的长段。

然后,就轮到柱子这个“小木匠”大显身手了。

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学着《天工开物》里记载的、一种简易的“打通竹节”的法子。

用一根烧红了的细铁棍,小心翼翼地,将竹竿内部那些坚硬的竹节,一一烫穿、打通。

虽然耗时费力,还得时刻提防着别把竹壁给烫裂了。

但柱子干得却格外认真和兴奋。

这可是他第一次,将自己学到的木工手艺,用在这么“高大上”的“水利工程”上啊。

石头和栓子,则负责将那些打通了竹节的竹管,按照粗细和长度进行分类。

张大山又教了他们一种用麻绳和掺了桐油的黏土,将竹管一节节连接起来,并且保证接口处不漏水的土法子。

虽然比不上后世那些专业的管道接口,但也算是这个时代条件下,最经济实用的办法了。

至于那些需要架高引水的木槽,制作起来就更简单一些。

选那些相对比较轻便、也容易加工的松木或者杉木。

用斧头和柴刀,将其砍削成带有凹槽的长条木板。

再用石片和砂岩,将凹槽内部打磨得尽量光滑一些,减少水流的阻力。

最关键的,还是那些用来支撑竹管和木槽的支架。

张大山让他们就地取材,砍伐一些粗细合适的树杈或者木棍。

按照不同的高度和倾斜度,将其削尖一头,深深地打入土中。

再在上面架设横梁,或者用藤条绑扎固定。

形成一个个虽然简陋、却也还算稳固的支撑点。

整个制作和铺设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智慧和乐趣。

村民们最初还只是在一旁好奇地看着,时不时地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但看着张大山那胸有成竹的指挥,看着那些原本普普通通的竹子木头,在他和儿子们的手中,一点点地变成能够引水导流的“神奇管道”。

他们心中的那份疑虑,渐渐被敬佩和跃跃欲试所取代。

不少人也主动上前,要求搭把手。

有的帮忙砍竹子,有的帮忙削木料,有的帮忙挖坑打桩

一时间,清河岸边,再次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张大山对此自然是乐见其成。

他知道,这种集体参与的过程,不仅能加快工程的进度。

更能让村民们亲身体验到技术带来的改变,从而对未来的发展,抱有更大的信心和期望。

经过大半天的紧张忙碌。

一条由数十根竹管和几段木槽连接而成的、蜿蜒曲折的引水“管道”,终于从山脚下那处蓄满了清水的塘坝,一直铺设到了张河家那块高高的坡地地头。

虽然这“管道”看起来歪歪扭扭,甚至有些可笑。

但它却凝聚了青石村人集体的智慧和汗水。

也承载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

“都弄好了?”张大山仔细检查了一遍所有的接口和支撑点,确认无误后,才抹了把额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