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知道,这次的蝗灾,朝廷看似是赢了。
但,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他们,只是用一种“奇术”
,暂时,掩盖了那个更深层次的、足以动摇国本的……巨大危机。
那个,因“人多地少”
而引的……千古死局!
他知道,仅凭自己和户部的力量,是绝对无法破解这个死局的。
能解此局者,普天之下唯有一人。
……
第二日,御书房。
皇帝宁宣宗,召集了以内阁辅张小山与户部尚书张豆子为的几位核心重臣,商议着如何对此次“灭蝗”
的有功之臣,进行封赏。
然而,在听完了几句庆功的场面话之后,张小山和张豆子两兄弟,却对视了一眼,并没有立刻领旨谢恩。
“陛下,”
张小山出列,躬身说道,“赏赐之事,臣,暂且不敢领。
因为,户部的豆子尚书,还有一件,比赏赐,更重要百倍的……忧心之事,要向陛下禀报。”
“哦?”
皇帝有些意外,“何事,竟比庆功还要紧?”
于是,张豆子再次,将户部关于“良种退化,产量停滞”
的最新数据,以及那个令人不寒而栗的“饥荒模型”
,一五一十地,向皇帝,做了详细的禀报。
随着张豆子的讲述,御书房内那原本轻松喜庆的气氛,渐渐地冷却了下来。
皇帝脸上的笑容,也缓缓地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比之前面对蝗灾时,还要更加凝重的……深沉忧虑。
“也就是说……”
皇帝的声音,变得有些干涩,“咱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蝗灾这只‘恶狼’,赶出了门。
可门后,却还藏着一只,更可怕的、名为‘饥荒’的……猛虎?”
“回陛下,”
张小山艰难地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那……那该如何是好?”
皇帝的目光,扫过下方所有的大臣,“难道就没有别的法子,能让那粮食的亩产,再……再往上,提一提了吗?”
御书房内,一片死寂。
所有的大臣,都低下了头无人敢言。
就在这气氛压抑到极致,所有人都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之时。
内阁辅张小山,却突然再次开口了。
他的声音,虽然也带着几分凝重,却又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希望。
“陛下,诸位大人,或许……事情,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哦?”
皇帝的眼中,瞬间,迸出了一丝精光!
“小山,你有何良策?”
“臣,不敢称良策。”
张小山躬身道,“只是,此事体大,已非我等朝堂中人,所能破解。
能解此局者,普天之下,唯有……家父。”
“元圣!”
皇帝的眼睛,更亮了!
是啊!
他怎么忘了!
他还有那位,总能创造奇迹的……老师!
“然,家父已荣退归乡,不问政事。”
张小山继续说道,“若无陛下旨意,我等亦不敢轻易叨扰。
故臣斗胆,恳请陛下,下达一道……‘问策’圣旨!”
“以‘八百里加急’,将我朝如今所面临之粮食困局,尽数告知家父!”
“并,恳请他,以‘元圣’之名,为我大宁,为天下苍生,再……寻一济世良方!”
“准!”
皇帝想也不想,便立刻答应!
他亲自走到御案之前,提起朱笔,用一种充满了期盼与敬重的语气,写下了一封情真意